和数学两个科目,后来又加上了品德,社会,音乐(其实就是唱歌),健康,以及社会科学。
这些人中,很多人不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奴仆,为什么还要学这么多东西。不过,学习好的人会得到奖励的东西,还有主人发的荣誉证书,被主人夸奖,他们还是很愿意学的。当然,除了这些为了得到物质奖励而努力学习的人,也有一些人,对袁夕会这么做的目的若有所思。
主人让他们学习这么多东西,总不会是为了让他们打发时间。联想到主人这段时间开的两家红火的店,这些人敏锐的感到,袁夕很可能将来是要办大事的。现在教他们读书,是为了给自己培养手下。
既是为了给自己培养手下,那么他们若是学的好,将来岂不是有可能会被主子重用?
想到袁夕对手下人的大方,这些人不由激动起来。
他们本来以为自己当了奴仆,一辈子也就是个奴仆了,但谁知主子竟会大力栽培他们,不仅给他们很多工钱,还教他们学东西(虽然教的字都是些缺胳膊少腿儿的)。他们若是能抓住机会,说不定以后还能在主子手下当个管事儿的,那样总比只当个干活的苦力强。
这些人这么想着,学习的时候便十分的努力。
除了安排众人干活儿,袁夕还想分配给李大山一个小厮,再给李林氏一个小侍。让老两口平时干什么,都能有个使唤跑腿的人。不过,老两口对这个提议却没有同意。
一是觉的不习惯,毕竟几十年都是这么过的,突然有个人整天跟在自己身边,自然会觉的有些别扭。二是觉得不需要,他们有手有脚的,哪里用得着别人侍候?三却是因为李林氏的小心思。
李林氏教李俊,说男人有钱就容易学坏。为了帮李俊看住越来越有钱的袁夕,他甚至不惜全家人离开老家,跟着袁夕一起来府城。自然不会在李大山身上犯同样的错误。
若是李大山被人侍候习惯了,会不会也学会那些有钱人的坏毛病?李林氏虽然觉的李大山不是那种人,但还是本能的拒绝让李大山过那种生活。
李大山倒是没想那么多,他并不怎么想被人侍候,见李林氏也不喜欢,自然就拒绝了。
除了老两口,袁夕也曾想过,要不要给李俊配一个小侍。不过,一想到万一给李俊配了小侍,那个小侍就要整天陪在李俊的身边了,他心里的酸水就止不住的往外冒。
他到了府城之后,便不能整天跟李俊待在一起了,但李俊的小侍,却是要整天跟在李俊身边的,一想到这一点,他就觉得嫉妒的不行!
竟然有人能比自己待在李俊身边的时间还要长,这绝对不能忍!
待在李俊身边最久的,绝对只能是自己!其他人,哪怕是个哥儿,哪怕是个极丑陋的哥儿也不行!
而且,李俊也不准他身边有小侍侍候,算起来他们俩也就扯平了。于是,袁夕便理直气壮的要求李俊身边不能有小侍了。如果李俊想要被人侍候,没关系,他手脚利落,还会两手按摩,保证把李俊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侍候的舒舒服服的。
于是,到了最后,这买来的五十个人,一个也没当侍从,全都被袁夕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活儿。
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除了府城这边的事。昌平县那边每隔三天也会给袁夕寄来信件,报道昌平县那四家店和养鸡场的情况。
昌平县的这四家店和养鸡场,平时并没有什么大事。偶尔遇到一些问题,也能很快解决。袁夕平时给他们回信,通常也只是给出一些指导和鼓励罢了。
十月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袁夕找了个空,跟常子晟请了七天假,然后安排好一切事物,便收拾了东西,带着家人回昌平县了。
他这次回昌平县,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昌平县口福凉皮店的人研究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