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 / 3)

家店面,而且,家里只有两个儿子,虽然还有三个哥儿,但这三个哥儿,早就各自给了一笔丰厚的嫁妆,风风光光的嫁了出去。若是张芸芸嫁到了他们家,以后吃香喝辣,穿金戴银都不是问题。

男方父母也不是舍不得出八十两银子的彩礼,只是觉得这事儿不是这么办的。

本来成亲这事儿,就是要按照男方的习俗来办的,张芸芸嫁到县城,就该按他们县城的习俗来办。

本来他们已经按县城的习俗,出了装修好的房子,再给四五两银子的彩礼就行了。但为了给儿子娶张芸芸,他们却硬是走了村里的习俗,给了高价彩礼。这在县城都是头一份。

就没听说过县城哪家娶媳妇儿,出这么多彩礼的!

男方父母自觉自己已经让步了,谁知竟然还被张胡氏骂小气,装有钱人。

而且,他们对张胡氏也十分不满。若是他们自己说要出八十两银子的彩礼,说出去那是他们看重儿媳。但张胡氏自己开口要这么多,这说出去就很难看了。若不是儿子非要娶张芸芸,他们一听说对方要八十两银子的彩礼,立马就会不同意这桩亲事。

他们对儿子说张芸芸的父母人品有问题,不能跟这样的人家结亲。然而他们的儿子年少气盛,又正是稀罕张芸芸的时候,哪里听得进去?只说是非张芸芸不娶。他们见儿子说不通,便撂下话,说儿子愿意娶张芸芸也行,自己出彩礼,这彩礼钱父母一分钱不掏。

那儿子不过十六岁年纪,哪里拿得出这么多彩礼钱?于是这婚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如果不是张胡氏当初非要八十两银子的彩礼,恐怕张芸芸早就嫁给那后生,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日子了。

虽然那户人家在县城里并不算是最有钱的一批人,但他们的资产,仍然是普通村里人再干几百年都赚不来的。

而最糟糕的是,这件事的始末,很快便在县城里传开了。

当初张胡氏对着那媒人骂男方家装有钱人骗婚,可是把男方和媒人一起得罪了。

这县城里的人和村里人一样娱乐匮乏,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坐在一起扯闲话,而闲话扯来扯去,一传十十传百的,很快就让这件事传遍了县城。

尤其是那媒人,当了二十几年的媒公,已经闯出了名号,不然家境良好的男方父母也不会找他去说媒。然而张胡氏竟然说他骗婚,这可把他气坏了,张胡氏这可是在砸他的招牌啊!

于是,那媒公逢人便说张胡氏有多不可理喻,人品有多恶劣,还把从张家村打听来的张胡氏办的一些奇葩事也说给了别人听,让别人知道张胡氏有多奇葩。

于是,没过多久,张胡氏和张芸芸就在县城出名了,不知道的,随便一打听张芸芸家,也都知道了。

他们笑话张胡氏想攀高枝却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德行。想攀高枝也就罢了,还要这么多彩礼,这哪里是嫁哥儿,分明就是在卖哥儿。

从那以后,这县城里的有钱人便没人肯娶张芸芸了。而除了县城里的这些有钱人,别人又哪里能拿得出八十两银子的彩礼?

当然,隔壁村的地主家也是能拿出八十两银子的彩礼的,但那地主已经有老婆了啊!除非他老婆死了,张芸芸过去当填房,但那地主的老婆身体好的很,再活个二三十年都没问题。

张胡氏见这么久了,都没人愿意娶张芸芸,嘴上虽然还硬着,但心里其实已经有些急了。

张芸芸今年已经16岁了,朝廷规定,若是哥儿到了十七岁还不嫁人,每年就要罚600枚铜钱。若是张芸芸今年还不嫁出去,那他在年底就要给张芸芸出600钱的罚款了。

张胡氏心里急啊!然而,他费尽了心思,甚至把张芸芸的彩礼一降再降,也没有哪个有钱人愿意娶张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