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魏地虽然面积比康地大,但他的地理位置不太好,多山多石,粮食产量不高,所以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魏地国君这些年来一直对其他两地虎视眈眈,想要打下对方那些富饶的土地,给自己种粮食。为了能尽快实现自己统一璃岛的大业,他从百姓那里搜刮了很多粮食和兵丁,就为了有朝一日能跟其他两地开战。
这两个地方的国君都是把眼光放在国家大事上的人,对于底层的平民,他们只在乎青壮年。那些老弱孩童,即使跑了他们也不甚在意。老弱跑了还可以给他们省粮食。
于是,一开始发现百姓消失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十分在意。而等他们终于重视起人口流失的时候,他们治下村子里,人竟然都已经快跑光了。
这可让他们吃了一惊,流失了这么多的人口,他们自然要查这些消失的百姓都去了哪里,于是,袁夕所在的渔岛很快就被查到了。
他们这才察觉到,在他们三国互殴的时候,旁边已经有人异军突起。
康,魏小国顿时警惕起来,一边想办法控制本国人口流失,一边和另外两个小国坐下来商量,是不是要彼此先暂时和解,共同对付外面的敌人。
康,魏两地因为人口丢失的太多,自然愿意跟对方和解,先对付捞走他们百姓的渔岛。但齐地因为丢失的人口不多,却是并不太重视这回事。相反,他们还想看康,魏两地的笑话。并打算在康,魏两地跟那渔岛打起来之后,坐收渔翁之利。
齐地只作壁上观,康,魏两地只能自己联合起来,集结了一万军队,去找那抢了他们人口的人麻烦。
而与此同时,一则康,魏两地的百姓们全都逃往渔岛的消息,在魏军与康军之中,以飞一般的速度流传开来。(渔岛便是袁夕所在小岛的名字。)
前面说了,魏地面积大,却多山多石,粮食产量很低。而康地的粮食亩产虽然比魏地高,但这个时代的总体粮食亩产很低,所谓的粮食产量高,其实也就是亩产二百多斤而已。这200多斤粮食再去去皮,去去水分什么的,剩下的就更少了。
百姓们交了粮税之后,常年处于吃不饱饭的状态。一日只吃两顿饭,还得配上各种产量更高的蔬菜野菜,才能勉强养活一家子。士兵们也是缺粮,他们跟百姓们一样,一天只吃两顿饭,为了避免消耗体力,还尽量能不动弹就不动弹。只有在快要打仗的时候,才会吃几顿饱的,加急训练一下。
这些为了避免消耗能量,而天天躺尸的士兵们平时没事干,自然会闲聊一些事情来打发时间。虽然军中管的严,不许士兵们闲聊,但也架不住日子太无聊,士兵们总会避开长官们凑在一起说些闲话。更何况事关他们的故乡,他们就更有兴趣想要知道了。
“你们可知道,如今城外的村子里已经没人了?”黑灯瞎火的晚上,一群士兵聚在一起闲聊,一个声音神秘兮兮的跟旁边的同伴道。
--------------------
敌人上岛
那同伴一愣, 忙问道:“怎么回事?这消息是真的吗?我老爹么还在乡下住着呢!”
“千真万确。”那士兵道:“前两天我奉命去山上打猎,碰到了我老舅, 我老舅是个猎户, 他亲口告诉我的。他还说那些人都去了渔岛,据说那渔岛上如今可发达了,不仅吃穿不愁, 还人人都能住大房子。那渔岛上的官老爷也好的不行,还建了什么幼儿园,小学,让孩子们去读书。又建了什么养老院,让那些没孩子的孤寡老人住进去……”
他这话说的周边几个兵士都是倒抽了一口冷气。一人问道:“真的假的?还能有这么好的事?”
“你莫不是在诓我们吧?”
“我诓你们作甚?我老舅这几年就是在那渔岛上生活的。这次回来就是为了接我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