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1 / 3)

宁氏按了按太阳穴,对袁夕道:“让你见笑了。”

袁夕挑眉,问:“难道二公子到现在还在纠缠您么?”

宁氏摇头, 道:“他现在倒是不再纠缠我了,只是前阵子,他不知从何处得知了我在经商的事,便几次三番找上门来,劝我莫要行那商贾的行径,应该好好的待在家中。”

想起常子晟, 宁氏的心情便不由恶劣了几分。

一年前,他与常子晟和离之后, 便回了娘家居住。

本以为与常子晟已经没有关系, 不会再见面了。谁知, 就在一个月前,常子晟却突然在一条巷子里截住了他的马车。说他一个哥儿, 还身为知府之子,竟去做经商这等下九流的事,传出去有损名声。非要让他放弃经商不可。

宁氏当时费了好大力气,才将常子晟摆脱。哪知他回到家里之后, 常子晟便三不五时的派人上门,非要让他卖掉手中的生意, 好好的当一个大家闺秀。

不只是常子晟, 还有华南侯夫人也曾多次派人上门, 说他虽然已经不是侯府的媳妇了, 但到底是侯府二公子的前妻。这般抛头露面的在外面经商,传出去对侯府的名声也不好。口口声声要让他好好的待在家里,守好哥儿的本分。

事实上宁氏只是在幕后管理这些商业,若非仔细打听,一般人不会知道这些产业背后的老板是他。他也没有时常抛头露面,便是要自己出面,也会隐瞒身份,戴上面纱,隔着屏风跟人家交谈。但华南侯夫人却说的他好像是经常不顾脸面抛头露面似的。

宁氏不料自己和离之后,这些人竟然还不愿意放过他。这些日子,因为这些人,着实遇到不少麻烦。

袁夕对侯府这家人也十分无语,这家人在云州的势力太大,霸道惯了,恐怕和离之后,还依然将宁氏当成他们的所有物。也亏得宁氏娘家强大,不然,恐怕还真是要任他们捏扁揉圆了。

但宁家也并非好惹的,宁氏并非是那种三从四德,跪舔夫家的人,他们这么做,恐怕非但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反而还会与宁家结仇。

袁夕暗暗唏嘘,宁大人是清流,在朝中人缘不错,且政绩显著,颇受皇帝嘉奖,等这三年一任过完,若无意外,便要进帝都当官。

若为宁大人的仕途好,宁氏本来不该再经商,以免落下把柄。但话又说回来,宁大人能在短短几年里就有这么凸出的政绩,有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宁氏手下的商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年时间,火柴,铅笔,橡胶制品等等已经以飞快地速度传遍了全国各地,不仅为宁氏带来了几十万两银子的收益,也安置了许多无业的百姓,还给朝廷交了很多税。

若是让宁氏不干了,恐怕宁大人自己就会先不同意。

袁夕估计宁大人自己会解决这事儿,也就不再多说,便向宁氏告辞了。

出了宁府,他又去了趟侯府,向常子晟告辞。

常子晟听他说要请两个月的假,有些不乐意。不过,袁夕已经找了两个管事暂时替他管理事物。那两个管事都是侯府的老人儿,与其他管事们的关系盘根错节,他们为了得到好处,自然要拉着其他管事们帮着劝说常子晟放袁夕离开。是以虽然常子晟一开始不乐意袁夕请假,但在众管事们的一番劝说下,还是同意了放袁夕离开。

至于两个月后,袁夕回来还能不能顺利拿回这些权利,就是另一回事了。

做完了交接,袁夕便回到家中,带着家人和一众仆役保镖,出发启程去海岛。

不得不说,这古代的交通真是不方便啊!从云州到海岛的路程,居然足足行了半个多月。从陆路到水路,再从水路到陆路,又从陆路到水路,等终于踏上海岛的时候,别说李大山和李林氏了,就连袁夕都不由有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