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这是我从一本古籍上看来的。”袁夕找了个理由。
虽然他以前看过许多穿越小说的主角剽窃古诗词, 但他却不喜欢抢别人的东西。况且,他自认没那个文采, 以后若是有人发现他的文采谈吐与气质都不足以写出这样优美的句子, 那可就丢人了。
“哦, 是哪本古籍?那古籍你可带着?”宁启明追问。
“这,我看到那本古籍时还小, 记不清了。”
宁启明闻言,不由大觉失望,有些急的问道:“那你可还记得那本古籍的模样?里面都写了什么东西?”
“嗯……”袁夕想了想(事实上是在想怎么圆谎),道:“那本古籍薄薄的, 没有名字,像是本手抄本。我小时候看过几次, 后来时间久了就找不到了。”
宁启明闻言, 顿时大感心痛, 皱眉道:“贤弟, 如此精品,你怎滴就弄丢了呢?快,快,趁你还有印象,赶快回忆一番,默写下来。”
他说着,就令人端上文房四宝,亲自为袁夕铺纸磨墨。
然后,袁夕就在宁启明的监督之下,回忆出了半篇爱莲说。
此时大渊的诗还与唐诗相似,有五言,七言两种,长度有四句或八句不等。爱莲说这首宋词一出,顿时开辟了一种新的文体。
袁夕不清楚大渊的文坛状况,却知道这首爱莲说十分出色,是历经几个朝代而不失传的经典,若是传出去,恐怕自己就要跟着出名了。
所谓树大招风,他并不怎么想出名,况且,他的来历是编出来的,现在他普普通通,自然没什么人查他。但若是有人知道,这些经典的诗词是出自他的“老家”,自然会对他的老家产生浓厚的兴趣。到时候若有了不得的人想知道他的“老家”究竟是哪里,恐怕自己就要麻烦了。
于是,他便请宁启明不要说这首词是从他这儿传出去的。
宁启明听他不愿说这些诗词是从他那里传出来的,还当他淡泊名声,便一口应了下来,保证不说出他来。从此之后,宁启明便常常来找他,让他回忆古籍,并追问古籍之事。
袁夕被逼问的无法,只得挑了几首安全的唐诗默写下来,如鹅鹅鹅,春晓,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这种。
然后,宁启明就对袁夕更加热情了,三不五时便要去找袁夕谈谈诗词,殷切的恳请他将古籍好好回忆出来。
袁夕想与宁家搞好关系,自然不好拂了宁启明的兴致,只得顺着他,回忆上学时学到的那些古诗词。心中却不由大感后悔,后悔自己一个不小心就说出了那句“出淤泥而不染”,结果惹出这么多的麻烦,以后说话定要多注意些才是。
天知道他只想好好赚钱发展事业啊!他真的不想去回忆什么诗词歌赋啊!他本来就很忙了,现在更是连他跟李俊情情爱爱的时间都被宁启明瓜分走了许多,简直令他怨念满满。
这天,宁启明来到袁夕家里,道:“你默写下来的这些事情已有二十首,我想,为防这些诗词再次失传,还是应该把它们集结成册,流传出去,如此才不会再次失传。”
这些诗词,每一首都是可以流传百世的经典,它们已经失传了一次,宁启明说什么也不能让它们再次失传。而流传出去,让天下人都看到,记住,便是最好的保存之法。
袁夕闻言,却是嘴角抽了抽,这诗集若是面世,只怕全大渊的文坛都要炸了。到时候定有不少人好奇这诗集的出处。
“这……”袁夕有些为难的看着宁启明期盼的表情,有些为难。
宁启明也知道他的顾虑,便道:“你若不想被别人追问,我可以说那本古籍是我偶然间看到的。”
宁启明愿意说那本古籍是他看过的,袁夕便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便也同意了。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