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敏想了想又问,“你有没有发现,你身上发生了一个人物转变?”
宋微蹙眉,对李明敏的语气却不再讽刺,“那你有没有发现,你跟我聊的永远都是小说,电影,或者那些音乐,你的世界好像就只有这些。”
李明敏愣住,她从未想过这是个问题。
“但我不是虚构人物”,他其实想说,他无法满足她的幻想,满足她从虚构里习得的爱情定义,周锆也不能,谁都不能。
“我知道”,李明敏声音有一丝慌,“我不是想让你不舒服。”
“我没有不舒服,但不是喜欢看一样的东西,两个人就是灵魂伴侣,不然全世界爱看托尔斯泰的人那么多,难道他们都互相爱彼此吗?明敏姐,我不是在指责你,但和我聊那些真的不会让我喜欢上你。”
宋微本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档口,把话说到如此明白。他也绝对想不到,李明敏没有听明白,巨大的难堪遮蔽了她所有的感知。
她紧扣手指的样子,令宋微想起他姐姐。于是他自责道,“过年我不应该讲这些扫兴,对不起。”
“不,是我对不起。”
李明敏说着转身走开,进房间后径直倒在床上,听着又响起的炮竹声,手盖上眼睛。
随着“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的声音,无数电磁波在空气中交汇。除夕和以往一样进行完毕,没有更热闹,也没有更特别。
但已有些人意识到,新一年会是多重要的年份。
接下来,邓公马上会南巡,先后到深圳和珠海,在改革开放命运的路口上,做出最重要的决定,后世称为“春天的故事”。
二月,一个退伍军人开办仪器展销公司,赚到第一桶金,而后做外贸,盖产业园,进入地产行业,创办中国房地产史上最重要的公司之一,万科。
三月,一个副厂长遇到和宋斌一样的事,临危受命调任青岛家电厂,砸掉七十六台不合格的冰箱,从零做起创办日后的中国第一家电品牌,海尔。
回溯起来,似乎一切伟大事业都始于这个春天,始于胆大敢为的青年踏出第一步。一个又一个有志青年,汇聚成一股被称为时代浪潮的力量,让 1984 成为“中国商业公司元年”。
但对此时此刻的陈因因而言,她感知不到山外的历史震荡,只是在日记本上留下私人记忆:「我有预感,新的一年会是很好的一年,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去上大学了」
大年初一的早点,老陈家惯例是除夕晚上剩的饺子,煎一下脆脆的,当锅贴吃。
大年初二的早点,是初一没吃完的饺子。
陈因因也不挑,稀里糊涂吃了两天,惦记的还是初三晚上的舞会。她昨晚上问周锆,他不知怎么的改口说好,“但我在外面等你,咱看看就回家。”
“行”,陈因因答应得乖巧又利落。
到地方之后可就不是她了。
满屋翩飞的鸳鸯里,陈因因一眼看见孤零零的宋微。他正靠在墙边望着人群,似乎在找人。
然后,他找到了,她走不掉了。
音乐是典型的三步慢摇,没有歌词,只有不知名的乐器在有节奏地响。
平日里的熟人都深藏不露,平爷爷,刘师傅,张素兰,小东的妈,此刻各显舞姿,跳得火热。
镭射灯球下,宋微大步朝陈因因走来,一瞬不瞬地看着她。
陈因因别开眼问,“你不是得陪阿姨嘛?”
“我爸提前回来了。”
话音刚落,他见一个人飞着舞过来,当即拉陈因因到墙边。陈因因背靠在墙上,被他的身体全然笼罩,眼前一片明暗模糊,包括他抓着她的手。她猛地要抽出来,却没有抽动,惊讶地抬头看去。
温热呼吸到她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