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江絮忙得脚不沾地,干脆就把?杜英杰和郑天和喊过来帮忙。
反正他俩是首都本地的,家里人多也不用帮着干活,倒是挺闲的。
而且杜英杰不是也想弄个果蔬店嘛,正好让他过来帮忙积累经?验的。
还别说,江絮一提,这俩人就屁颠屁颠地过来了,甚至是在帮忙卖了三天货后,原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郑天和都有点心?动了。
他们都是大学生,每天随便算一下?就能算出来这个小?小?的果蔬的利润。
虽然说江絮这个店现在还是挂靠在军区食品站的,但是江絮也说了,估计开年?后政策确定下?来就可以从食品站剥离了,那么到时候这店可就是江絮私人的了。
这可是平常每天二三十元,过年?期间高达上百元的利润啊!
要知道,他们爹妈都是国营工厂的老工人了,每个月的工资也还不到一百元呢,这么个小?店利润居然比他们全家人的收入都还要高。
俩人震惊之余,更是坚定了跟着江絮做买卖的想法?。
甚至俩人合计了一下?,发现家里人可能都不会支持他们做买卖的想法?,毕竟这年?头大家还是认为?稳定的工作才是正经?,做买卖的,那都是没有正经?工作的盲流,或者是下?乡回城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的知青,为?了分担风险和责任,俩人干脆决定合伙,不跟家里人说,自己私底下?先把?店给开起来。
江絮说了,可以借一点“启动资金”给他们。
其实也不用太多资金的,就是租个小?门脸,弄些竹筐什么的,他们钱少,货架就不弄了,加上进货的成本,满打满算,应该百来块钱就能给小?店开起来了。
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平时要上学,如果不跟家里说的话,就没人帮着看店了。
关于这个问题江絮倒是没说什么,任凭他们在那儿抓耳挠腮,因为?江絮觉得,他俩既然想把?店开在自己的熟悉的那一片,开的又是果蔬店,开店的时候家里可能不知道,可店开起来以后,家里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到时候眼?看店都开起来了,家里人还不得帮着解决看店的问题?
据她了解,他们两家家里老人年?纪都不算大,正好都退休在家闲着没事干,这不就是现成的看店主力?吗?这年?头的人都勤劳,可不会说退休了就要待在家里不干活,看个小?店,不费什么力?气,还能跟街坊邻居唠唠嗑,相信老人家很快就会爱上这个工作的。
当?然,这个事情年?前肯定是来不及了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虽说年?前来不及,但是杜英杰和郑天和一腔干事的热情,商量好以后,当?天回家就开始打听附近有没有合适的屋子了。
江絮没管他们,她忙着呢。
陪着项春兰买了两天年?货,结果项鸿云就找上门了,好说歹说让她帮忙给军区战士们再弄点过年?的鸡鸭鱼肉,然后还非常厚脸皮的给宁省军区带了口信儿,那边也是跟江絮讨要物资的。
然后这天下?午,她还收到了宁省百货大楼那位伍兴发经?理的电报,得,也是跟她讨要物资的。
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打听的住址。
江絮想了想,干脆直接去首都郊区的一个村子里租了个仓库。
这个地方是她之前就看好的,这个村子临着进首都的交通要道,村里土地还不少,最主要的是,正好有一片空房子临着马路。这些房子是战争年?代留下?来的,都破败得不行,前些年?据说是当?牛棚给下?放人员住过,现在都空了下?来。
住人的话其实是有点勉强的,条件太差了,但是用来当?仓库却是可以的,尤其是她所谓的仓库,其实就是物资的临时中转站,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