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是没有集中注意力。”导演语重心长地说,“我直说了吧,我们这个项目明年是要报送国际电影节的。所以你更得用点心啊。”
赵言疲惫地点点头:“陈导,我懂。我会努力的。”
“行。”导演举起台词本,把这段戏更深入地讲解了一遍,“你是坐在门槛上,等待那个你期盼已久的人。你要注意每当弄堂口有人走过时,你的情绪转换很重要,先是焦急,后是欣喜,但看到并不是你要等的人时,变成了……”
“落寞与慌张。”
导演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慌张,这个理解很到位,因为这时候,你会担心他究竟能不能和你赴约了。你再琢磨一下,我们再来一遍。”
赵言深吸一口气,对着空气释放了自己的身体,将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事全赶跑。
第二遍的拍摄,他很快进入了情绪,顺利地通过了这一镜。
他和俞盛不一样,俞盛从出道起,便被冠以“天赋型”演员的称号。
十八岁从素人被大导演选中,拿遍了当年各大电影节的新人奖。
后来陆陆续续又拍了不少电影,也有不少高票房的口碑之作。
直到23岁那年,参演了一部文艺电影。这部电影在第二年的国际电影节中大受好评,连续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等大奖。
俞盛的片约接到手软,正是前途不可限量的时候。
却在25岁的时候宣布和赵言结婚,让不少圈内人大跌眼镜。
结婚以后,产量变为了一年一部电影。
在这一点上,不少俞盛的粉丝对赵言颇有微词。认定是赵言的原因才是俞盛逐渐放轻了事业。
赵言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明明是那家伙自己懈怠工作,怎么还赖上自己了。早知道,当年找个小演员就算了,不去攀俞盛这尊大佛。
他曾经好奇地问过俞盛减产的原因。
俞盛告诉赵言,自己纯粹是因为把该拿的奖拿遍了,拍戏的欲望就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