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3 / 3)

年纪轻,确实不好重用,也得给他点事情,看看他办事手段。若是谢君陵熬过去了,圣上自有提携他的心思,也趁机用功劳堵住大臣们的嘴,若是他熬不过去,那便是他能力问题。圣上不过是折损一个较为喜爱的臣子,他还能有第二个第三个,谢君陵又算得了什么?可见伴君如伴虎,时刻要提着脑袋做事,君心实在难测。

圣上揉着额头,道:“好了,这事朕心里已经有数。诸位大人平日里有差事要处理,的确都走不开人。既然如此,便让谢大人为朕的耳目,去一趟通州,替朕看看,这赈灾银子可是用在刀刃上!”

圣上口谕已出,再怎样反抗都没用。

听到了这事,不止是谢君陵错愕,就连苏老夫人和陆宝儿都有些提心吊胆的。

谢君陵有些人脉,自然知道是顾大人,这个嫡亲的外祖父在给他小鞋穿。若是他日有难,他还奢望谢君陵求到他头上去,被他收入麾下。

第57章

第五十七章

这算盘打得着实是响,谢君陵又不是个蠢的,怎就不知呢?他猜想这番前往通州,少说也得两个月,来回奔波,他不想陆宝儿跟着受累,便让她一个人待家里,等他回来。

陆宝儿不肯,抗争过几回。她焦心极了,连饭都吃不好。可她也是怕她去了通州,和程家撞上再生什么事端,反倒给谢君陵添乱。她是想帮他的,不是想害他的。于是也听从了谢君陵的安排。

谢君陵只身前往通州,通州刺史不是个蠢的,做戏自然会做,他亲自组织民工疏浚河道,填埋淤泥,以防水患。不仅如此,刺史大人还开粥棚救济灾民,摆的一派青天大老爷的嘴脸。

谢君陵也是猜到了这一点,他暗暗布了眼线,从灾民这边入手,查到水患后,许多家破人亡的灾民都被赶出了通州,不得进入通州,一半的赈灾银两救济通州内的灾民正好,另一半便被刺史私吞,银两不够,就继续往朝廷上书哭穷。

谢君陵掌握了罪证之后,与通州刺史寒暄一夜。他夸赞刺史高风亮节,乃一代清官,私下却让竹笙八百里加急赶往京都,将这封信通过尚书令傅大人递给了圣上。谢君陵是怕他回京都后再禀报,那么给足了通州刺史毁尸灭迹的时间适得其反。于是,朝廷的官兵暗中赶到通州,带着圣上的圣旨,将罪臣缉拿,带回京都,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审查。

程凌鹤知道自家老爷倒台的消息,当晚便想逃跑,哪知她一拉开门,便撞上了温雅不凡的谢君陵。程凌鹤眼中带光,此时喜不自胜地喊:“堂姐夫!堂姐夫救我!”

谢君陵微微蹙眉,瞥了一眼朝她跑来的女子。他想了很久才想起这人是谁,嫌恶道:“称不上你一声堂姐夫,拙荆并未入程家族谱,不是程家女。莫要沾亲带故,怪恶心的。”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程凌鹤却如坠冰窖。她脸上火辣辣地疼,也不知该开口说些什么。不等她说什么,已有官差将她的口中塞上了布条,将人带走了。

谢君陵披星戴月赶回京都的那日,百官相迎,圣上记得他查赈灾银贪污一案有功,制授正四品大理寺少卿。这是圣上要以功为名,正式用上谢君陵了。

这才没四年,谢君陵官至四品,未免升得太快了。有心人便讲起陆宝儿确实是旺夫,可见谢君陵要娶这来历不凡的乡下女也是有原因的。

谢君陵忙好官场上的事,回到家中见陆宝儿已是两天后了。三个月不见陆宝儿,唯有家书传情,着实难耐。

刚进府,陆宝儿便朝谢君陵飞奔而来,欣喜地喊:“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