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了。
考虑到陆离是那个从一开始就念叨的人,这次继续念叨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但问题在于曹操现在一点也不想听别人念叨自己,看也一样不想看。
但这到底是陆离送来的,一旁的亲儿子还一副胳膊肘往外拐,等着他看完最好给个回复,好带回去给陆离复命的样子。
曹操:我这个儿子看起来好不值钱的样子。
但要让陆离知道曹操如今的想法,他也很想说,如今劝谏你的人看你的想法,估计跟你当初劝说何进却半点不被采纳时的心态是一样的吧。
所以说人啊,总是容易长成自己曾经最为讨厌的模样。
而讨厌的人大多时候都不会觉得自己是令人讨厌的,并且偶尔也会流露出些许不那么讨人厌的样子。
曹操最终还是打开了那封信,他做好了面对老调重弹的准备,虽然每一次陆离都能将老调弹出新感觉,但听了这么多年也是够够的了。
曹操带着这种想法看信,却在信件展现在自己面前后,只是看了一眼,就将之前的想法尽数掀翻了。
如果位高权重的外戚,欺君罔上的逆贼,称霸一方的“诸侯”都没有办法作为例子给予你警醒,那么手握实权的天子呢?
曹操没想到,陆离会为了劝说自己提到先帝。
而正是因为这份不曾想到,所以在这种情况真切出现在自己面前之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真对待。
“昔日先帝在时,常怀骄矜,傲之于大汉辉煌数载、遇难成祥,每提后事,亦信乎儿孙之能,前代种种,以为寻常,以至于今日。”
“明公如今所想,可是亦有心寄志于儿孙之身乎?”
这封信翻译一下,可以说是“刘宏版本”的《项羽论》了。
先帝还在的时候,常常以大汉过往历经风霜而不倒为底气,遇到事情也看得开,觉得便是自己这边解决不好,留给儿孙他们自会有办法的。
而人家那是真的“有前例可依”的,结果还是落得了如今的下场。
现在明公你这般行事,难道也是准备将自己的志向放到儿孙身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