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争不争得过的问题,而是死人压根不会跟你争,事实上死人的地位如何,反而正是活人硬要争给争出来的。

陆离不知道袁绍在想什么,袁绍也不清楚陆离在想什么,他只觉得自己有一肚子话想说,却尽数被对方那句不冷不热的“袁州牧”挡住了。

对于对方所说的蝗灾问题,袁绍最终没有拒绝也没有赞同,只说已知晓、会考虑。

而陆离在得到这个答案后也没有继续劝说,在这方面他其实还是相信袁绍的,就像曹操说的那样,对方还是明大义的。

他这次来袁绍这里,看起来感动了这个又触动了那个,还接了一堆谈判与试探任务,可实际上陆离也不是全然没有私心的。

这私心与袁绍无关,与刘协有关。

聪明人都能看得出来,迎奉天子的时机已然近在眼前,可陆离不愿再去当那个前往游说的人。

他跟刘宏一家子的关系已经牵扯的太深了,如今曹操还把自己当做汉臣,自然是没什么问题。

可若是他有朝一日心态变了呢?

陆离这次选择来袁绍这里,其实就存了避一避“风头”的想法。

因为他跟袁绍之间的不睦同样出名,这个决定倒也确实起到了不小的转移视线的效果。

在说完蝗灾问题之后,还不等陆离说什么,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了陆离i人本质的袁绍,主动cue起了话题:“我闻伯安去年前往长安拜见陛下,前不久刚从长安回来,不知如今陛下如何?”

对于对方主动cue话题,这也属于俩人的惯常相处模式之一,陆离没有太过惊讶,最多就是觉得对方哪怕如今身份不同,可还是一如既往,赞一句初心未改而已。

但底下其他人就不这么想了,明公,你要是被威胁了你就眨眨眼。

他前面还跟你说“勿谓言之不预”,现在才过去了不到一刻钟,你就这样宽容的将他原谅了?

这事,就很难评。

看着这俩人一个面上稳稳,姿态较之以往却在放低,一个面上淡淡,实际上却在不自觉骄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