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的,全靠后世见识补了一个勉强的旗鼓相当。
他们两个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一个纯粹自己见解只是中上水平,一个则是真的数一数二的天才。
就好像你能对着李白背三百首古诗,对方却能够写三千首。
不过陆离倒也不是真的完全没有可说的,他与曹操说起了天灾人祸。
“自光武陛下复汉至今,天灾之事占据近乎一半的年岁,过往不提,自桓帝陛下至先帝,地震、水患、旱灾、蝗灾、疫病,几十年中,少有太平之年岁。”
这个话题是曹操没有想到的,但他听得很认真。
陆离:“如今天子蒙难,上下难安,欲要攘除奸凶,披坚执锐之兵将必不可少,何以养兵,在于粮草,粮草何来,在于田地与农户,在于人、在于民。”
对着曹操这位《出师表》中的“奸凶”说攘除奸凶,有点奇怪的幽默感在,不过陆离这个时候没想到那里,曹操则是压根不知道。
他思索着陆离话中的“民”,兵来自于民,可很多时候却会跟民分成两个不同的团体。
陆离微微一停,继续道:“然天意无情,素来难测,贼匪纵横,祸事繁多。当务之急,当是巩固自身,备足粮草,方能上抵天灾,下拒贼匪。
徐徐图之,以待天时。”
事实上东汉末年,很多时候打着打着不得不停下来,不是因为天灾,就是因为粮食不够了。
曹操若有所思,陆离说的有道理吗,自然是有道理的,他这番话精准概括一下,是后世几乎人人都有所耳闻的六个字高筑墙、广积粮。
可不是所有有道理的事情都能够做,也都能够做成。你想不想做是一回事,手下跟不跟着你做是一回事,敌人愿不愿意让你做又是一回事。
真的准备好足够打上一年的粮草才愿意发兵的情况,很理想化,也很稀少。这年头粮草不足、让许多农户饿死也要强征兵、征粮去打仗,这才是常态。
兖州,暂且不算跟曹操结盟的袁绍,那也是三面皆敌。
黑山军、袁术、陶谦,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他看向陆离:“以伯安之见,最要紧的是人?”
陆离:“人自然是重要的,存地失人,则人地皆失,存人失地,则人地皆存。”
“若无人,则无粮、无兵,无此二者,何事可成?”
总不能指望着那群世家豪强去下地给你干活吧,他们不让你给他们当牛做马就不错了。
曹操沉默后一声长叹:“伯安此言,当真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