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集体搬迁,这些日子本来就在安排府邸等事情,很快陆离的住处就被安排好了。
而在这段时间里,陆离很早之前就想要写的一篇文章,终于提笔开始写了。
要说这篇文章陆离想写的时间有多早,那得从何进的死开始着眼。
换句话说,何进死后陆离就想要写了,只是那时候太乱了,光忙着警惕董卓了,就没写成。
后来董卓死了,陆离一度再次准备提笔,可这不是准备跑路吗,后面干脆直接跑到曹操这里来了。
再后面王允的死带来了第三次的写作激情,加上现在工作也稳定落实下来了,那还等什么呢,写呗。
第84章 专人而写
带着第三次迸发的写作灵感, 陆离在书案前提笔久久难落。
听起来可能有点荒唐,事实上他已经连怎么结尾都构思好了,却偏偏卡在了开头上。
万事开头难, 当真一点也不假。
在这一刻, 陆离的脑海中闪过了许许多多的开头,有他已经写过的如“臣离言”,有现在还能背的出来的如“世有伯乐”、“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最后定格在了《谏太宗十思疏》的开头上:“臣闻”
考虑到这并不是写给刘协的,陆离提笔写道:“吾闻”
虽然那天郭嘉跟荀彧走的头也不回, 但事后几乎与他们在徐州时一般,只要有空都是要来看一眼的,这天郭嘉来到的时候, 陆离的文章也正好写完了。
郭嘉注意到陆离写完的文章:“这难道就是伯安所说的之前一直想写却未曾落笔的劝谏之文,不知嘉可有幸拜读?”
在经历过文章传遍全国的情况后,陆离的脸皮早就练出来了, 自然不会不好意思给人看, 虽然他对自己写出来的这篇文章其实带着些许说不出来的不满意。
“谈何拜读,奉孝莫要取笑便好。”
陆离文章开头是非常经典的举例子环节,我听说想要收货丰富,一定要注意最后粮食饱满的时期, 想要走的足够远,一定要警惕近在咫尺的目的地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多少辛辛苦苦一年的农人,因为天气的原因,一年辛苦颗粒无收。行百里者半九十
所以有些事情越是到了最后关头, 越是要注意,因为险恶往往会包裹在甜蜜之下迷惑于你。
这个世界上凡是欲成大事者, 无不历经各种苦难,度过各种难关,证实了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许多人的追随,可?? 为什么最后成功者少,功败垂成着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