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颍川的,但根据陆离最新得到的消息,他们如今举族迁往冀州。
现在去找他们,也说不清楚是帮忙还是添乱,陆离于是收回了放在荀氏身上的视线。
缘分不到吧,他好像总是距离那里差着那么一点点,而那一点点的差距造成的结果就是除了荀彧、荀攸等人外,与其他荀氏亲友难以相见。
毕竟是存在亲缘关系的存在,这种阴差阳错放在陆离身上相当正常。
如今在回不了老家,亲人没法找,暂时不准备与仕途挂钩的情况下,陆离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有名的经学大家。
说来也是很让人无语,陆离今生学的内容是一点也不少,但正儿八经的老师是一个也没有的。
陆乔在教会陆离认字之后,就只负责给对方送书,句读是不教,经意是不解释的,别问,问就是为父相信你可以自学成才。
陆乔会这么相信除了真的不怎么在意陆离外,也有那么点推己及人的因素在里面。
他就属于那种认了字之后看看书就什么都明白,老师给他讲他还觉得对方说的一点都不对,偏偏还总是因为所谓的师生关系被束缚。
陆乔那是个被束缚的人吗?
他真的一点都不在乎这个的好吗,但凡当时不是陆氏与荀氏都很给力,估计他不尊师重教的坏名声就要传遍大汉的大江南北了。
所以对于陆离的教育,陆乔觉得自己给了对方最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叽叽歪歪老师的干扰。
但陆离并不是陆乔那样的超级天才,但凡没有前世记忆加持,被这么教绝对妥妥一个教育失败的例子。
不过也说不准,要是当初陆离在这种自由学习氛围下表现出学不到一点点的愚蠢,也许陆乔会意识到不对改变教学方法呢。
这个可能性因为已经失去了验证的可能,陆离选择不去深想。
亲爹不靠谱,系统就更不用说了,他就是光提供学习资料,幸而是考试内容也大多出自这些书里面。
陆离现在不当官了,觉得自己该拥有一位靠谱的老师。
而在一众经学大师中被陆离选中的那个幸运儿是谁呢?
答案很简单:郑玄。
对方如今正在家乡青州北海高密隐居教学,专心经术,著书立说,正适合登门求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