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接下来的乱局,就说今日自己拒绝了董卓,留在洛阳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好主意。
可如果他真的要离开洛阳,当初刘宏问自己的时候他就应该离开,当初刘宏死后他就应该离开,当时
他有太多可以离开的时机,却唯独不能是现在。
天下皆知他受先帝重恩,此时离去如何可行。
陆离似是不懂:“我只言今日董仲颖与我谈及废立之事,本初兄便这般相信我一定是拒绝了对方吗?”
“或许我贪生怕死,与对方虚与委蛇了。”
“不可能!”袁绍想也不想道,“我知伯安不是这等人。”
陆离听到这话有点想笑,你瞧,你都这样说了,我又哪里有可能跟你一起离开洛阳呢。
你知道陆伯安不是这等人,呵,你哪里知道陆伯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所有人觉得他在意重视的东西,他可是半点不在意,可却又不得不去扮演这份在意。
演戏已经演到了这个份上,不说里面真真假假要怎么分,陆离都说不清楚这到底算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而顺着这个人设演,他面对此刻袁绍的邀请,能够给出的回应从来就只有一个:“本初兄的好意,离心领了。只是若我在此时离开,何人以护陛下,又如何对得起先帝待我的恩德。”
“你也要走,我也要走,难道要指望不知道会不会走的他去做什么吗?”
袁绍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却还是忍不住劝道:“我知伯安之心,可能屈能伸,知进知退,方有来日可期。”
陆离笑了:“这话我自然也知晓,本初兄尽可去期待自己的来日吧,我也期待着本初兄的来日。”
他看着自己腰间悬挂的玉佩:“至于我自己,我不知来日是否可期,我只知道有些事情宁为玉碎,不可瓦全。”
假的,这话自然是假的。
毕竟当年陆离来洛阳,刘宏送给他这块玉的时候可是说过了:“卿如玉之美极好,可莫要如玉易碎。”
可袁绍信了这话,而一旦信了,就不能继续劝下去了,再劝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侮辱了。
袁绍离开了洛阳,陆离没有去送,只是看着对方留下来的一块玉佩陷入了沉思。
这年头大家都流行送玉佩了吗,刘宏的玉佩第一块代表着对陆离的喜欢,第二块代表着给予陆离一定的军队调动权力。
袁绍这块玉佩呢?
八月三十日,此时距离刘宏死去仅仅过了四个多月而已,世事却好像已经轮转了几个轮回。
以前便是数十万众的黄巾都不曾兵临洛阳,可如今董卓最初不过带着几千人马而来,现下却已经在军事上控制了洛阳。
袁绍之前所说的“有人”,陆离显然不曾猜错那人的身份。
董卓与时任太傅一职的袁隗明显达成一致后,八月三十日当朝便提起了废立之事。
此言一出,一片哗然。
虽说这个消息在洛阳也不是毫无风声,可听说也许有某个事情要发生,与事情真切已经发生在自己面前,如何能够一概而论。
陆离冷眼瞧着,朝中面露愤怒的人固然有,可沉默不敢言,又或是默认的同样不少,甚至还有面露欢欣的
而作为被废的对象,刘辩明显惶恐不安,陆离能够感觉到对方的目光在游离之间倏忽锁定了自己。
不止是刘辩的目光,何太后的目光,董卓的目光,袁隗的目光,朝中众臣的目光,谁不曾看向陆离呢。
似乎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沉默不语的理由,唯独陆离是那个理所应当必须要站出来说点什么的人。
众望所归有些时候就如大势所趋,让人不能拒绝。
而陆离也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