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3 / 3)

杨宅一大半人口是彝兵,粗野散漫得吓人,一进后宅,却吴侬软语,让人疑心走错了地方。

如夫人玉珠打发使女去外头买了新出炉的蟹壳黄烧饼,极力地邀请令年,“很地道的,太太尝一尝呀。”她一手捻着白绸手绢,伸长脖子,窸窸窣窣地吃烧饼,目光有意无意地在令年侧脸上一瞥,又往案上一掠,没有琢磨出眉目来,便旁敲侧击:“太太,你家里还没打电报来吗?”

令年和杨廷襄登报结婚有一个多月了,依照康年和于太太的脾性,就算反对这门婚事,断不会就此不闻不问。令年也觉得奇怪,停笔想了想,见蟹壳黄烧饼的渣子掉了满纸,她拂开来,说:“兴许是电缆还没恢复吧。”

玉珠惦记自己在上海的爹妈,一时没了胃口,拿着烧饼只顾发呆。

室内一静,外头的动静就格外的响。杨廷襄向来是“人未至,声先至”,他和督军衙门的人是面和心不和,回到家里照例要骂一番对方的爹娘。令年带着玉珠起身时,杨廷襄正踩着长筒靴囊囊地走进来,军装歪歪斜斜地挂在肩上,一个弯腰曲背的裁缝,手里拽着布尺,追在屁股后面给他量尺寸。

裁缝量了肩,又要量腿,杨廷襄站在厢房里,抖落了军装,双手把腰一掐,扭头去找自己一正一副两位夫人副夫人把军装接过来,理顺了衣褶,交给使女,又沏了茶送到手边,本该新婚燕尔的正头太太却仿佛是个聋子瞎子,把背对着他,正伏案写字。

杨廷襄正心烦着,径自往交椅里一坐,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嘴里念念有词。玉珠既有学识,也有些心眼,在旁边听着,问道:“明天省代表大会,老爷也要去发表讲话了?”

杨廷襄便哼一声。玉珠又自言自语:“南京新推举了大总统,明天肯定热闹得很了。不知道唱不唱戏?酒会上都有哪家太太去?”见裁缝要告退,便把他叫住了,说:“我也要量一量尺寸。”

以前杨廷襄对如夫人还算另眼相看,现在是觉得她可有可无了。他捏着讲话稿子,把眼皮一翻,说:“哪家太太去,也轮不着你。”

玉珠被他气得一张俏脸微红,心道:我倒不稀罕去。杨廷襄施施然地接过茶,一边润嗓,只等着令年开口。等了好一会没有反应,他冷笑着,扭头就要走:“拿热脸贴别人冷屁股,我犯得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