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3)

张载舟衣不染尘,长身玉立,头上戴着一枚小小的玉冠。

“臣以为,细封氏最先侵犯的必定是当年被夺取的十一座城池。”他语调平平,就如同他本人一般波澜不惊,于梁溱而言却无异于一记重锤,他登时被砸得头昏眼花,不由自主地握起拳头,手心处都凝了一层细汗。

在朝堂之上可不能犯浑,他忙用袖口遮掩手掌。

清冷的声音不依不饶地在耳边响起。

“细封在那里是最为神圣的姓氏,享尊荣必要承重担,因而细封氏世世代代都担着守护部族的责任。此部族母系传承,圣女的血脉便是统领的标志,男者为王上,女者为圣女,继而诞下新的继承人。然细封氏命微福薄,传到上一代便只剩圣女一人了,本以为她一死这条血脉就断绝了,不料竟还有侥幸逃生之人。”

梁陟凝眉,示意他说下去。

张载舟道:“圣女在位时失了十一座城池,这对她来说已是不可饶恕的罪过了。即使杜将军没有手刃她,部族里的人照样会将其处以极刑,烈火焚烧致死,死后骨灰便洒在土地上滋养万物以示赎罪。”

“圣女既然没有身归大地,这罪过便没有赎清。自古母债子偿,如今的细封氏虽然自立为王,但只有夺回当初丢掉的十一座城池,才会被部族认可,少一座也不行,否则母亲未受之刑就会落在他的头上。”

柳明山一听便奇道:“这古怪部族定的什么规矩?若是秦将军打了胜仗,岂不是无需我们出手,他们自己就先把王上杀了哈哈哈……”

“确如将军所言。”张载舟点头道:“届时他们失了主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一场夺权之争在所难免,这于大梁而言极为有利。”

“臣还听闻,罪人之子若要统领部族,是要经过各方考验的。说是考验,实则称之为明枪暗箭也不为过。此人既能过三关斩六将,实力不容小觑,务必要及早告知秦将军,在十一城加强防守,早做准备,不可轻看了他。”张载舟躬身道。

梁陟敲着手指思虑片刻,也道:“爱卿所言甚是。”

张载舟淡淡看了四周一圈,在一片应和声中看见一个身影踉跄了一下,便微微眯起眼睛:“太子殿下可是身体不适?”

梁溱正肺腑翻涌,忙咬紧牙关勉强顶住众人的目光,扶额笑道:“本宫不胜酒力,方才在宴上喝得多了。”

众人见他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纷纷咋舌唏嘘,张载舟却几不可见地皱皱眉。

梁溱知道这位向来对他存有疑心,咽下舌根处的血腥笑道:“大人真是博闻强识,连南蛮王位如何继承的事都了如指掌。”

“殿下过誉了。”张载舟平静地与他对视,道:“军事要务,半分马虎不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此为臣职责所在。”

梁陟不想听两人讲这些废话,便挥手道:“此事就这么办吧,众爱卿先回去吧。太子也累了,回去醒醒酒早点歇息。”

梁溱走出殿门被冷风一吹才觉得头脑清醒了些,只是双腿疲软走不动道。等人都散尽了,他一人倚在门上,长舒一口气,氤氲的白雾里他看见奉安迎上来,“殿下散会了,现在回宫么?”

“奉安,你联系上杜瞻了吗?”话一出口,他才发现自己的声音都在抖。

奉安瞧出有些不对,还是诚实地摇摇头:“还没有,殿下怎么了?”

“杜瞻如果此战不胜,会如何?”

奉安一怔,却是偏头躲过他的视线。

“你果然知道。”梁溱低头道:“他在百濮处境很难罢。”声音轻得仿佛在自言自语。

奉安犹豫着劝道:“大人身边还跟着我兄长拓跋瞳,他定会护住主上的,请殿下放宽心。”

然而梁溱偏执地盯住他:“这些他从未告诉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