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这个道理,尚书拿了朝廷的钱却暗中买凶弑君,他才是不道德的人。

几个刺客达成一致,向萍水街而去。

*

首次命令百姓集合过后,后面就不再强制,任由它自然发展。

于是夏承烈飞擒可汗的故事不限于在大槐树下开讲,如文艺演出一样,开始巡回了,隐隐有出城去往全国的趋势,徐琅高兴地回来报告效果,徐璎暗叫不妙。

窥见徐璎面上未有丝毫喜色,反而沉下脸去,徐琅小心道:“陛下,可是哪里不妥?”

不妥,哪里都不妥!

徐璎暗暗抓狂,却不得不装出稳定如山的样子。

“四姐,你只看到了表面的繁荣,却不知这底下的危机。”徐璎看到徐琅隐去眉眼处盈盈的笑意,叹了一口气,道:“你随我一道前去暗中查看便知道了。”

她今天非得找出破绽,把这事搞砸不可。

徐璎和徐琅换上平常装束,只带了几个侍卫走在街头,若在平常,肯定一眼叫人看出不对,而眼下路上行人个个满面红光,纷纷挽着菜篮快步跑走,嘴上不忘招呼周围人:“快走,今日设在豆腐西施家那边儿,去晚了就没地儿了!”

“怎么去那么远了……”有人抱怨,可脚底下的步子却快起来。

无人在意路边漫游的人是谁,纵有注意到的,心底惦记着去听故事,匆匆瞥一眼就过去了。

徐璎不明白,“都听过一遍了,还巴巴地跑去做什么?”

徐琅在想究竟是哪里出了错,徐璎陡然这么一问,徐琅琢磨这是不是给她的提示,回答道:“农忙已过,正是闲暇时候,百姓们才会聚集起来热闹一番,我想应该是这个缘故吧。”

徐璎心口重重撞击。

农忙!

选错时间了。

她只考虑到骄傲自大、自夸自擂惹人烦,忘记大部分人空闲下来,可不就是哪里有热闹往哪里凑!

破案了。

徐璎赶紧记上一笔,不仅要深挖所用之人的身份背景,以后还得把时间因素也考虑进去。

跟着人流走到今日巡讲的位置,徐璎找了个隐蔽的地方坐着,听那小吏抑扬顿挫的声音响起。

虽然故事情节是一样的,小吏不敢私自改变,但在叙述的时候他却巧妙地变换了方式,如在讲述过程中秀秀口技,随机模拟自然背景音,以及人物具体对话增减几句。

此外,由于不是初次,经验加持,故事讲得更加精彩,再听一回,也不会让人厌烦,连首尾的官腔套话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这一场结束,徐璎拉回神思,似乎没有哪里是可以拿出来挑剔的。

正在苦思冥想之际,安坐的百姓们纷纷站起来,举起自己的菜篮往台上送,绿油油、脆生生的菘菜,叶子上泥土未尽,还有两根细长的胡萝卜,一颗鸡蛋。

台上几个官吏咧开嘴,挨个收下递来的篮子,另有维护秩序的抬手招呼道:“别挤,别挤,慢慢来,都能送……”

徐璎狂喜,收敛住自己的喜悦,目光转利,指着这场面对徐琅道:“可看出问题了?旱灾方过,民生未复,怎可从百姓手中夺食?作为朝廷官员,公然索贿,成何体统!”

徐琅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这是百姓感念陛下恩德和夏将军征战之功,特地送来果蔬,都是送给陛下的。”

徐璎沉着脸道:“如今百姓是自愿的,焉知日后可会‘被自愿’?既官府借着夏承烈之功向百姓索取,开此不正之风,他日岂不会随便编造几个理由便能劫掠贫家?”

徐琅哑然,确是如此,谁能保证会不会有心思不正的官吏借机敲诈勒索百姓,她的眼光还是太浅,没有注意到这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