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连玉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她低眉敛目,缓缓走近,故作生疏的行了一个士子长礼:“草民连玉,见过太夫人……”

老人挥了下手,目光落在她身上,缓缓道 “连玉?”

“听闻燕州人士,十岁中举,至今八年了。”

“是。”

老人继续道: “祖上曾中第三元,后受“文柳之变”牵连,举家搬迁至孟城,至今徒有官户之名。”

连玉惊诧的望向上首,抬眼间连玉才发现,方才陪侍在屋内的下人们不知何时已经没了踪影,屋中竟只剩下了自己和那位枯瘦庄重的老人。

连玉抿了抿唇:“太夫人这是何意?”

“老身并无恶意,只是连姑娘倏然登门拜访,自称信使,言及金城之失,是城内出了叛贼内应之故,老身愿闻其详。”

“什么?内应叛贼?!”连玉惊呼。

转头对上老夫人精明压迫的目光,心中却是一片沉稳今日场景,她已在踏入这镇北将军府前在心中推演过数十次了。

自昨日出了元奕的变故后,连玉当机立断收拾好所有东西离了客栈,来到了前世自己并不时常涉足的镇北将军府。

颍国自太祖立国已有一百零四年,传至威帝已是第三代,而如今镇北将军府的老太夫人平祥便是历经三朝的肱骨元老。

镇北将军府一脉原是太祖皇帝晚年为先帝暗中培养的一支近卫亲军,到了威帝这一代逐渐壮大,受封立府,后由威帝赐“平”姓,寄托平定四方之宏愿。

如今的镇北将军便是老太夫人的长女平临,而此时于塞北边城与羯族交战的,正是她率领的镇北大军。

而塞北战事月前失利,大颍痛失金城。朝臣不安之下,联名提出了和亲之策,至于人选

威帝膝下唯有四名皇子,除去如今仅十岁的四皇子,以及年仅六岁的庶出五皇子,适龄待嫁的便只有先皇夫诞育的昶明长皇子宿云微,以及现皇夫元氏嫡出的三皇子宿宁意。

而元奕作为元家长女,自是偏向三皇子宿宁意,若是发觉宿云微私会外女,必会想办法杜绝隐患,依她的性子,想来定会将此事上报给女帝。而不管来日如何,此事关乎长皇子清誉,女帝定会彻查,以她此时的地位,若被查清曾与宿云微独处一月,无论如何都唯有一死。

连玉已然不是第一日在这里,深知巍峨皇权之下,人命不过草芥的道理。

事已至此,便不会再有留给她走科举路子,呈报治军之策,免去和亲的时日。而若要免死,便得需有赶在女帝动手立下大功。

然而在此之前,还得叫朝臣暂缓和亲之事。

那么唯有从与羯族的战事入手。

连玉心中清明,面上却十足慌乱,抬首飞快道:“老夫人明察,此事并非连玉断定,在下只是送信之人,其余实在不知啊!”

“既如此。”老人神色不变: “那你便说说此信何来。”

连玉一脸苦色:“信是草民上京途中根据一名伤重信使口述,自己记得的。只因草民不解其意,又怕误了事。”

她这般回应,倒是叫老夫人面色稍缓。

金城,线头子,底柱子,压子,速。此为信上所书,乍一看实在毫无头绪,正好应证了她的话。

然而其意思也很简单,金城,有亲近之人带路,姓孙,速速支援。

这是镇北将军府一脉独用的传信暗语。

之前有说过,平氏一门早年是江湖出身,混迹朝堂之后,其内部依旧沿用了部分早年传下来的江湖暗语,寻常人鲜有识得。

然而连玉前世作为金、燕两州都督,有幸与镇守边关的镇北军打过交道,同当时的镇北将军,平临的嫡亲妹妹平念还算熟络,当年金城确实曾派出信使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