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和霍叔叔说了许多话,我听得云里雾里。

霍叔叔说:“你也不过三十五,怎得就要告老辞官?这些年,你挂着巡抚的职,各地的走,往后你也如此,何必非要辞官。”

“十年之期已过一载,朝堂上下一片繁荣,臣在或不在,并无甚重要。”

霍叔叔被爹爹的话气笑了,好半晌才道:“旁的且不说,明桢你也不准备教他?”

被提到名字,明侦哥哥望着爹爹的眼神中多了些希冀。

爹爹道:“朝中能人志士无数,官家定能给大皇子寻个良师。”

明桢哥哥似乎很失望,霍叔叔也不是很高兴。

他们后头又说了许多,我都记不清了。

广福叔来传话说开宴时,霍叔叔起身,带着明桢哥哥走了。之后,我再未在宴席上瞧见他们。

宴席上,阿娘亲自做了一份福禄寿汤菜,各桌都有。

“若非兴修运河和水道,两浙来的稀罕物我等哪里有机会品尝。”

“的确,纵横两大运河的兴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等且就罢了,北边的皮货南运,南边的水货北运,不知有多少百姓受利。”

“待赋税改革推行下去,会有更多百姓受益的……”

“极是。也是裴大人高瞻远瞩……”

“……”

爹爹抱着我站起身,举杯。

“多谢诸位拨冗,裴某谢过。”

众人也跟着举杯,后头便没人再提什么改革了。

过了五岁生辰,我便要入学堂了。

私塾里有许多同我年岁相仿的男孩和女孩。夫子是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

只是我头一日见着的同窗,隔日又换了一批,只剩三两个熟悉面孔。

爹爹和阿娘听我说了此事,都沉默了片刻。

“要送嬅嬅去鹿鸣山吗?”阿娘这样问。

爹爹摇头,“不必。你舍不得与她分开,我亦是。”

我便继续去学堂。

月余后,爹爹还家,语带激动。

“官家允我辞官了!”

阿娘表现的并不如爹爹高兴,“你不必如此。”

爹爹抓着阿娘的手,一手抱着我进了屋。

我听爹爹说了句,“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

许多事正是如此。

譬如我的课业,再譬如我的婚事。

在官家替太子向爹爹求娶我时,爹爹头回那般直白的同官家说话。

他道:“你我早已消磨了兄弟之情,我不愿再毁了残留的君臣之谊。”

官家沉默许久,离开了。

往后,再不曾提起此事。

但这已是许久后的事情了。

眼下,最重要的事是,阿娘怀孕了!

第174章 后记

行文至此,落笔为终。

正文完结已有些时日,番外倒是写得磕磕绊绊,耽搁许久。有很多想要说的往后,最终决定不再加以赘述。

《长欢》是我在二一年就开始构想的故事,真正动笔却到了二二年。期间至完结,发生许多,再提笔却换了心境,书写的故事也与最初的构想相去甚远,但我算得上满意。

首先,感谢陪伴。

时长两年,我没想到还会有人一直期待《长欢》的完成。这是我往后坚持的动力。完书的过程中,不断有人加入,有人离开。有很多鼓励和赞扬,同样也有争议和否认。我悦纳,且感激。还有大家送的礼物和打赏,我也是真心感激。(俗人一个,没办法视金钱如粪土)

文字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只言片语能表情,可有时纸短情长难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