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泓之坐到她身侧,展臂将人揽入怀中。

李小婵没有挣扎,闭着眼,将头埋进了他胸口。

感受着掌下轻微的颤抖,裴泓之压着酸涩,把人抱得更紧。

宽慰的话,李小婵并不需要,他能给予的也唯有陪伴。

“我要回李家村,将翠荷姐和巧娘的骨灰与族人的一并安葬了。”

晨光熹微中,李小婵坐在马上,神情已不见昨日的悲戚。只是周身的气质更冷,比之一年前更甚。

裴泓之微微仰头看她。

他亦有不能放下的责任和使命,所以纵然再不舍,也只能留下。

“我等你。”千言万语,他最终只道了这一句。

李小婵看他一眼,勒转马头,往城门而去。

“三年。”她微哑的声音杂在马蹄声中,并不清晰,“我会回来……”

裴泓之目送她逐渐远去,与初日化作一体。

既是允了你,多久我都会等。

四年后……

“大人,今日还去吗?”

无为追上裴泓之的脚步。

原本沉浸在杂税改革思绪中的裴泓之,闻言,眸色亮了些。

“嗯。”

无为心中嘀咕:李娘子说好了三年回京,这都过去四年多了,也不见人露面,大约是要失信了。

偏就主子坚持,每日都要去瞧一眼紧闭的食肆,似是能从中瞧出个李娘子来。

“小的去牵马车。”

“不必。我想走走,你先回去吧。”

身居高位多年,裴泓之眉目中更添不容置疑的威势。

无为只得应了。

从户部衙门到长欢食肆的路,裴泓之已了然于心。

这四年,他几番拒绝新帝的提拔,一直守着户部尚书的位置没有寸进,倒是推举了不少有为有志的官员,不断为新朝廷注入力量。

国丧三年,轻徭薄赋。今岁,新帝才开始推行改革。有以祝良时为代表的一众改革派支持,积年累月也总会有成效。

停下步子。

裴泓之抬头,正正好是长欢食肆的牌匾。

他目光下移,神情微凝。

门板半开的食肆内,一个身着罩衣的纤细身背影在忙碌着。

察觉视线,她转了过来。

“裴大人。”

裴泓之恍了下神。

女子笑容浅淡,眼眸澄澈,一如初见。

---------正文完

第171章 番外一 四年(两合一)

“这四年,我去了很多地方。”

青菜梗米粥配着两碟小菜,李小婵端着过来,径直坐在了裴泓之旁边。隔着不到一拳的距离,过于亲密了些,但她姿态自然,神色从容。

她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风景,也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沿途有过迟疑,但最终还是选择回来。

盛京太过喧闹,充满勾心斗角,还有令她痛苦的回忆,可盛京也有裴泓之在。

若人生最后要有归途,她能想到的只有裴泓之。

既然决定了,她也不会再扭捏。

裴泓之捏着筷子的手不自觉收紧,片刻后,连同绷紧的脊背一起放松了下来。

“嗯,都去了哪里?”

四年前,宫变之后,李小婵带着翠荷、巧娘还有良平的骨灰离京,却并未直接回到李家村。

翠荷对良平有意。

也许是因着自己开了窍,李小婵在情爱之事上多了些敏锐。

翠荷和巧娘的一生都背着仇恨,她们或有所求者,小婵都想竭力满足。

所以她去了鹿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