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国营饭店之后。肖青予的运气不错,有她喜欢的锅包肉。另外,她又点了一盘辣豆腐,一碗米饭。

等到窗口喊号后,肖青予取完餐就开始吃起来。

到达供销社的时候,已经12:20了。

其实她没什么缺的,上辈子除了吃的,她也积攒了许多生活用品,比如洗衣液肥皂护肤品什么的,都还有不少。

虽然食物没有跟着她一起过来,但物品还在,数量也很庞大,用个三年五年没问题。

等到改革开放后,各种商品涌入市场,那时候可以选择的种类就多了,她也不怕没得用。

肖青予习惯性的想要把票据都变成物资囤起来,然后接下来每天都待在暖呼呼的火炕上,爱动了就做些美食,不爱动就趴着。

多幸福。

她现在特别期待猫冬的生活。

从人贩子的搜刮来的票据很全面。

肉票、布票、火柴票、糖票、肥皂票、布票、棉花票、工业票。但凡能想得到的,里面基本都有。想必是人贩子们动不动就要换住处,所以准备的充分了些。

这次的布票和棉花票,正好还能做一身棉袄棉裤。

冬天一套衣服还是不行的,万一身上穿的湿了,连件换洗的都没有,会冻感冒的。

等到手上的票据都花完了,肖青予决定去往今天最后一个目的地,废品站。

废品站看门的是个老头。

“大爷,我想进去找些旧报纸糊墙。”

“去吧,旧书和旧报纸都在那个屋子里,不过要记得,不该碰的别碰。”老头边说,边指着一间屋子。

“知道了,大爷。”

肖青予顺着大爷指的路走了过去。打开门,被扑面而来的灰尘呛的倒退几步。

她挥了挥手。驱散面前的尘埃,抬步走进屋子里。

房间很大,被分成两个区域,左边是各种旧书报纸,右边是杂七杂八的桌椅板凳,看来,收购站确实有二手的家具可以出,那她空间里的东西就可以以收购站的名义拿出来了。

肖青予先走到图书区,捡了一些比较完整的报纸,糊墙倒是不用。但没事的时候,可以翻翻看,正好还可以了解一下现在的局势。

其他的书也没什么特别的,大部分都是语录,为了更好地在这个时代生存,肖青予果断地拿出一本语录。

反正她过目不忘,背起来也不费事儿,万一以后用得到呢?

之后,肖青予又在其他地方翻了翻,果然,什么特别的东西都没有。

不过也是,刚才她进这间屋子的时候,发现旁边的屋子上了锁,那里面放的,应该才是可以捡漏的东西。

只可惜……

果然,年代文里说的捡漏,也不是那么容易捡的,首先,得是个锦鲤体质吧。

其次,得能进去可以捡漏的屋子……

确定没什么其他的可以带走之后,肖青予便离开了废品收购站。

废品收购站是在它所在的那条巷子里的第二家,走几步就是拐角,看来,这个拐角利用的好了,放桌椅的事儿,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

肖青予看了一眼时间,2:30。

很好,王大爷他们应该已经走了很远了,这就避免了很多尴尬。

虽然今天的牛车上已经坐满了,但是她如果想拉家具的话,是可以错开村民进出城时间的。或者像张延清说的,可以租村里的牛车。

但她选择了什么都不说,直接就去找了别的村的牛车。

这事儿办得,王大爷知道了当然会不舒服。

可是如果是她逛得晚了,又在废品站无意中看到了想要的家具,却没赶上村里的牛车,没办法只能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