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遣将吧,这种事情是很难瞒得过人的。
之前几次跟曹操交手, 虽然不敢说稳占上风,但也没有一触即溃,可这显然不能给孙权的部分手下们带来什么安全感。
有的时候,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心态看,往往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在孙权看来, 他们没有输,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曹操并不是什么绝对不可战胜的存在,他们也不是什么丁点胜算都没有的小可怜。
但是同样的事情,在某些谋士看来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不少人认为之前曹操没有对他们大胜特胜,那不是因为自身的绝对强大,而是因为曹操主要对准的压根不是他们。
但人家只是分一分心,都需要他们拼尽全力来对付,这差距难道还不够明显吗。
现在人家直接冲着我们来了,早点投降还能当个刘璋,硬抗到底,全家学习袁绍。
非常离谱的一点在于,孙权发现,有些人他们是真的有着一颗为他好的心在说这种劝降的丧气话。
什么明公你还年轻,大好未来在等着你呢,可千万不能带着一家子人较这个真。
孙权尝试理解,孙权不能理解!
你们也知道我还年轻啊,这要是选择了投降,我真的还能有什么大好未来可言吗?
如果为了最后的胜利,他其实不介意在过程中来点示敌以弱的手段,但是打着我们绝对胜利不了的念头直接投降,抱歉,我觉得我爹跟我哥哥会从地底下爬出来打死我的。
孙权对于这种“好心”敬谢不敏,但好歹还能勉强捏着鼻子认了他手底下就是有这种类型的“好心人”。
至于那些半点好心没有,纯粹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要踩着他向上爬的人,抱歉了,我便是死在曹操手底下,也一定先把你们给送下去。
排斥投降派是一回事,清楚自己没有太大胜算也是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情。
经过前几次交手,不说大家将对方都摸得门清,但也绝对不存在什么两眼一抹黑的情报空白。
尤其是两次孙权这边都没有让曹操顺利吃到好果子,该有的重视那是绝对不会缺少半分的。
强大本身就已经很令人无奈了,再去除掉骄傲与俯视,难缠程度再上一个台阶。
孙权一方如临大敌,而非常凑巧的是,曹操一方也有部分人如临大敌。
别误会,倒不是对孙权一方如临大敌,也不是对于对方不重视,而是有些敌人比对方更加强大,比如说他们司空隐隐冒头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