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2 / 2)

看曹操的核心谋士团体构成, 虽然不乏大族出身,但也有不少寒门子弟,而看对方的求贤过程,显然是唯才是举。

而唯才是举这种行为本身,就隐藏着对世家的一种“打压”。

最最重要的是,眼看着如今曹操越发势大,俨然一副不会止步于权臣的模样,这个时候与其冒进结果一头带着整个家族栽个跟头,还不如静静观望等一切尘埃落定。

毕竟他们不像荀氏那般早早下注,已经占据了核心位置,想要退出那是既可惜又不现实,也不像某些落魄寒门那般,不抓住现在的机会改换门庭,之后想要抓机会都没有机会去抓了。

比起去赌不确定生死、成败的从龙之功,倒不如安稳过度,等待一切尘埃落定后再行发展。

底蕴不用在这个时候抵御危险,那家族这么多年不就白发展了吗。

许是因为他老了,再也没有了年轻时的冲劲,许是他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多么有冲劲敢赌的人,又或许,是因为他已经见证了太多的登高跌重。

同为四世三公,显赫远胜杨氏的袁氏,如今在哪?

他知道自己儿子不是个笨孩子,但不得不承认,有的时候聪明孩子也有聪明孩子的缺点,比如说倔强、固执,不听劝。

此刻面对来自父亲的劝说,杨修就表现出了这种聪明孩子的缺点,乱世固然是危险,可也机遇多多啊。

本身他因为年龄的缘故就已经错过了许多精彩了,真要如自己父亲那般,便是平稳度过去了,他们弘农杨氏哪怕是不至于沦落为寒门,也必然从顶级世家中跌落下来。

就算不为了家族,他自己的抱负呢,这个时候不出头,以后想要出头,哪里还轮得到他。

杨修表现出了自己的固执,谁不会认为自己是主角呢,更何况他确实有能力,那么遇到危险的情况下,想到的自然不会是逃跑,而是站出来做那个解决危险的人。

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此时或许还没有这句话,但这份志向却早已根植在许多人心中。

杨彪很明白自己儿子的想法,谁不希望自己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安邦定国的那个人,但就他这么多年观察下来,真的有这种绝对“主角命”的一共也就找到了两个,一个是曹操,一个则是陆离。

而好巧不巧的,杨修也拿着陆离来说事。

杨修:“陆侍中亦有改弦更张之举,父亲何故裹足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