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2 / 2)

根没有那么在意的答案,一个历史与如今的现状几乎已经书写好了的答案?

不,他只是想要听实话,他想要诱导对方为自己费心,他想要立住自己的人设,他想要让自己成为不会被轻易放弃、处理、厌恶的那个。

陆离不太愿意过度相信有什么天然的、绝对的正面关系,就算有,那一般也不会出现在他这种倒霉蛋身上,所以要算计,要演戏,要竭尽所能抓住自己需要的、想要的东西。

诶,这比喻与说明听起来似乎都有些暧/昧了,但是君臣之间嘛,跟情人也差不多了。

有的情人让人喜欢,有的情人让人只想要抛到一边,这就是各自手段的不同了。

说起来也是有趣,陆离前世加今生单身了六十多年,在这方面却近乎无师自通,反观有些人,明明妻妾成群,却一点都不妨碍他们在这方面的不开窍呢。

陆离看着曹操,等待着对方给出的答案。

如果依旧是过去的想法,曹操不会有任何的迟疑,可他此刻却在思索,这似乎本身就已经代表一种答案了。

而曹操没有用这种答案来敷衍陆离,他很是认真的望着陆离,却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1】

这回答实在是充满了两面性,你可以解读为对方是大汉的忠臣,天下都是大汉的领土,他这个管理一方领土的人自然也是大汉的臣子。

可换个角度的话,拥有了这么多土地的他是不是也称得上是王了呢,那些属于他的谋士们正在管理的土地不都是属于他的吗,他们是他们的臣子,所以他是王,他的谋士们是王臣。

曹操想要表达的到底是前者还是后者呢,陆离没有猜测,没有解读,只是继续看着他,好像在等待对方的未尽之语。

可是曹操没有继续说,那么陆离索性自己开口继续问道道:“维清缉熙,文王之典?”【2】

明公你是想要效仿文王吗?

陆离隐约记得,历史上的曹操曾经说过:“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到底是正史还是野史,陆离已经记不清楚了,对方有没有真切说过这句话,其实也不重要,毕竟原定历史上的曹操在这个年纪可没有如今的版图。

人要学会变通,所以陆离按照对方原本可能说的话问了。

这问题不是问对方想不想当文王,问的是对方有没有“以周代商”的想法。

明明他是以一个以他们之间的交流来说,可以称得上是非常直白的询问来进行的开场,但是话题进行着进行着,怎么就有点像是你画我猜的蜿蜒曲折了呢。

猜猜猜,到底有什么好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