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先帝吗?
荀彧没有戳别人伤疤的爱好,陆离本人也没有随意跟人诉苦的习惯。
短暂的叹了一句之后,陆离与荀彧说起了曹操等人如今的情况。
邺城占据之后,最先要动手收入囊中的自然是冀州。
而考虑到袁尚跑去幽州找袁熙了,留在冀州不愿离去的是袁谭,那么接下来要对付谁似乎是一件很明显的事情了。
官渡之败对于袁绍阵营是一种打击,邺城被破则是又一种。
对于袁绍阵营的人而言,这种情况四舍五入一下,跟王朝的都城被人攻占了的感觉也没啥区别了。
不是所有的王朝都能在都城被占的情况下继续苟延残喘的,毕竟他们的地盘可是在最北方,往南那是曹操的地盘,想要南下都没得可下。
而继续向北的话,那都要到了胡人地盘上了。
四世三公的袁氏,别管是去跟胡人抢地盘,还是跑去投靠胡人,这都挺让人无法接受的。
陆离:“青州已失,袁谭怕是要死守冀州了。”
对于陆离的这一判断,荀彧倒是不认为有什么问题,他只是有些不解的看着陆离问道:“伯安似乎很着急?”
这份着急跟陆离一直以来提倡的戒骄戒躁似乎并不相合,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荀彧回忆了一下。
好像自从收到来自南边孙权传来的信件之后,对方就开始着急了。
是因为孙权,还是因为孙策死的过于突然,让陆离心中不免产生了某种时不我待的担忧呢。
陆离没有否认自己的着急:“确系如此。”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我只盼一切今早尘埃落定,免得再生波折。”
这话说得倒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似乎跟荀彧的猜测颇为相符,可荀彧听了这个解释,心中却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
荀彧:“伯安应当知晓,凡事欲速则不达。”
陆离明白:“我知文若意思,只是心中担忧迟则生变,平添动乱。”
“兴亡之中,百姓皆苦,相较之下,兴总是要比亡好一些的。”
荀彧没想到陆离会与自己说如此敏感的话题,但惊讶之余又有种意料之中的果然如此,他果然不愧是他父亲的儿子。
如今已经是几乎明摆着的乱世情况了,尽管很多人没有将话直接摆到台面上来说,但各家分散的下注本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汉失其鹿成为了不会被宣之于口,却在人心中悄然蔓延的一份事实。
陆离在这个时候说这话,看似很敏感,实际上属于切合时代的话题。
而对方的父亲呢,当年大汉虽然被外戚宦官祸害的不轻,可到底还处于一个好着的状态呢。
可偏偏在那种时刻,对方给荀氏来信说那种关乎国运的事情,字里行间中全都是一股要带着大家一起死的美。
跟陆乔一比,陆离这般简直可称之为保守谨慎了。
荀彧一直觉得陆离能够走到今天,比起他亲爹到底还是谨慎与讲究实际的,然而他完全没想到遗传的威力是如此的巨大。
陆离竟然问他:“以文若之见,明公何时可一统北方呢?”
这个“一统北方”似乎可以理解为帮助汉室夺回北方的掌控权,荀彧尝试进行合法解读,荀彧解读失败。
我们之间的关系,难道已经到了一种你可以这般跟我谈论这种话题的地步了吗?
然而对方敢问,他怎么莫名其妙也就回答了呢?
荀彧:“只是夺得地方的话,最快也要两年左右。”
毕竟袁氏那边兄弟相争看起来好似鸡飞狗跳的,实际上人家能够争起来那也是有自己的本事的。
陆离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