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2 / 2)

作为开题:“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然后就是借着这句话逆推,从细微处分析导致这件事情的原因所在。

潮水退去之后, 到底是谁在裸/泳呢?

陆离也没有直接点名,他就是层层递进的推, 推到最后,这事别说本就了解的人,就算不了解的看到他公式都列出来代好了, 答案甚至都就差明示给你递小抄了。

这要是还不明白,那么很抱歉, 你不是我们这把舆论高端局的参与群体。

在逆推分析了一波罪魁祸首之后,借用《论语》中的一句话:“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陆离开始分析起这场舆论战的起因与目的。

他不只是分析这一场舆论战,他还系统归纳种种舆论手段与套路,比较简单粗暴的就是数量取胜,如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更加细致一点的,围魏救赵、转移话题、混淆视听。

还有比较另辟蹊径的,如以错证对,反复横跳、反装忠、忠装反……

其中的条理清晰程度,俨然一副舆论专家的架势,看起来就很见多识广,事实上也确实是非常见多识广了,毕竟当年先帝死后,这些舆论手段陆离亲身体验了大半。

一篇用来批判袁绍的文章硬是写出了一种学术论文的感觉,但你要说偏离了目的,可看似只字不提袁绍,却又字字都是袁绍。

陆离写完后改了改错别字,重新誊抄了一遍,就送到了曹操那边让对方“审稿”。

曹操看着陆离送来的文章,只觉得真该让《鸠鹊论》的作者好好看看,什么才是陆伯安真正的行文特色。

陆离的真正特点从来不是阴阳怪气,他真正的特点分明就是“一词多义”却又意义专一,而且他是真的总能写出新东西来。

看着对方列举出来的那些舆论手段,曹操感觉好像看到了关于当年陆侍中如何反舆论手段的成就报告。

该说不愧是从外戚与宦官之中杀出重围、一骑绝尘的天子近臣吗,陆离列出来的这些手段,不止先帝去后他遭遇过,先帝在时他也没少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