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2 / 2)

所以陆离的回馈,或许存在冒险,但大多也只是努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

如保障了他妻儿的性命,至于最后具体如何,这不是他一个提供保底的人要考虑的事情。

曹操倒是还不清楚陆离这些关于两不相负的具体划分标准,但他看到陆离此刻的态度,心里反而有些微微放松了。

两不相负好也不好,不好就不好在对方与先帝之间两不相负,可再想想,对方对待自己岂不也会是两不相负,这不就又好起来了。

冀州邺城。

袁绍看到被带到自己面前来的妇人与青年,因为他提前交代过要礼待,再加上袁谭通过打听出来的消息隐隐猜到了些东西。

所以当他们出现在袁绍面前的时候,不仅看起来并不怎么狼狈,反而比起在山上耕作的时候要光鲜亮丽不少。

上一次袁绍见到他们,还是何进死了,他带着一群人诛杀宦官之时。

后面董卓进京,有废立之心,而他也因为反对,近乎狼狈的逃离了洛阳。

如今多年过去,农户的日子与宫中的天下奉养自然是没得可比的,可这一点都不妨碍袁绍认出他们。

其实如果不是有着调查结果,真的在人群中看到这俩人,袁绍最多就是觉得这俩人长得跟少帝与何太后相似而已,但如果带着这可能是少帝与何太后的探究去看,结果就是认出来。

现在想想,当年陆离在他面前表现的破绽还真的不少。

不说对方信誓旦旦的,那所谓的先帝告知于他,没有多少人知晓的捷径。

就说火烧洛阳后,对方回来与自己决裂,当初还是袁绍主动说起的何太后与少帝之死,但对方更加愤恨的还是他欲立刘虞,恨得是他面对董卓重重暴行,带着联军在这里无动于衷、裹足不前。

当时他不觉得有什么,只以为是因为何进产生的厌屋及乌,又或者这两个人的死亡包含在对方对洛阳的痛惜之内。

可现在想来,不管是那场决裂,还是后面见面对方跟他聊过往,何太后母子的死似乎从来不在对方所列举的“袁绍罪行”之中。

明明当初对方弃官离开洛阳时,还因为这俩人专门警告过董卓,不该有后面的无视作为才对。

想明白了陆离的破绽,也认出了眼前的两个人,可袁绍既没有向着他们行礼,也没有出言为他们“正名”的打算,他只是对着下面的人道:“先请这位夫人与公子下去歇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