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1 / 2)

他发现陆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跟吕布是非常相似的。

他们都是对于一些东西有着需求的人,只是不像吕布要的那么杂,将一切欲望表现的相对赤/裸,一言不合就要一拍两散那么极端。

陆离的需求更倾向于情绪价值,这份需求相对隐晦且体面,你给不足对方也不会罢工,但给足了能够得到的绝对超乎想象。

这次明面上是陆离大胜特胜,实际上是曹操赚了个盆满钵满。

陆离抢走了那么多的权力,难道还能一个人将事情都做完吗,尚书台下面不少人都是曹操举荐的人。

许多人虽然名义上只是尚书台的六曹尚书,实际上做的却是从三公九卿那里抢来的事情。

地位是要依托于权力才能稳固的,当年陆离作为侍中都能在某种程度上令三公以礼相待,正是基于此。

没有权力的陛下好歹还有大汉四百年的威望托底,可没有权力的三公呢,有人当场就有点要生病,之后就是因病体面辞职的倾向。

但是一听说曹操要带兵出去打仗,原本已经躺在榻上,叫来了医工,白布沾水放在额头上的人,一骨碌又爬了起来。

战争这种事情的不确定性到底有多大,这些年大家算是见识了个明白。

前有皇甫将军对待几十万黄巾如砍瓜切菜,面对北宫伯玉却一败再败。

后有董卓被联军追的从洛阳迁到了长安,联军又因为内部矛盾自我攻克了。

打仗好啊,放心打吧,绝对不包赢的。

哪怕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当初何大将军在追随者众多的情况下,让自己陷入宦官包围圈被噶带给大家的震撼,依旧是“动人心弦”。

第118章 均匀此事

这次的事情与其说是带兵出去打仗, 倒不如说是扫清许昌更远周边的动乱势力。

其中相当醒目的一支,与朝中众人也算是老熟人,正是张济。

提起他可能后世人不太熟悉, 但说起他的侄子张绣, 哪怕不详细了解这段历史的,都会隐约记得某些“宛城快乐夜”、“一炮害三贤”的梗。

后世人不熟悉,却不妨碍如今朝中众人熟悉,一听说曹操要对付的人里面还包括了他,不少人都忍不住去看董承。

对方原本是一起护帝东归的小伙伴, 结果好不容逃出了李傕郭汜以及胡人的包围圈,董承这边就开始搞内斗了。

因为距离最近,张扬闻询前来护驾, 对方可是参加过讨董联盟的,见势不妙连忙放下东西、收下赏赐后回去“爱岗敬业”去了。

那个时候还有不少人觉得对方不留在这里抢功劳真不错,后面才知道对方为什么走的这么干净利落。

董承带着小心思排挤人, 张济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受气包, 此处不留爷是吧,行啊,大家干脆都不要好好过了!

对方本来就是当年跟李傕郭汜一起反攻长安的,现在一个不伺候直接就回到李傕郭汜那边去了, 不仅回去了,还直接带着对方攻破了他们这边。

前脚还在得意洋洋的董承, 后脚就不得不面临损兵折将的现状,接着又是胡人等势力来薅羊毛,又是蝗虫不放过, 这才让曹操成功捡漏。

之所以大家没人跟董承算这个账,一方面是对方损失惨重, 有那么点“我惨我有理”的架势了,另一方面就在于当初大家虽然也有去劝说的,但其实心里都是有那么点支持在的。

主要还是张济成分不够好,虽然董承在这方面跟对方算是半斤八两,毕竟他们俩都在董卓女婿手底下做过事,但后者毕竟没有反攻长安不是。

再有就是张济其实也不全然无辜,对方走着走着非要搞什么交换人质,颇有点威胁的意味在。

现在曹操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