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1 / 2)

拒绝的话,你愿意给曹操做事,却不愿意为汉帝之臣,你是个什么想法,曹操又是个什么章程。

不拒绝的话,之前一次两次的不愿意,现在又愿意了,你又是个什么成分?

可陆离面见刘协时也没有左右推脱、犹豫,相当明了的表达了自己的拒绝。

不知道是不是烛火摆放的不对,刘协的脸被阴影半遮半掩着不免带上了几分阴郁:“侍中当真要拒绝于我吗?”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悲愤,可以理解为用作威胁的语言,此刻显然是用以示弱的。

这年头,有能力的展示能力,没能力的拉拢情谊,便是放在天子身上这也不磕碜。

可刘协的问题就出在,他实在是太喜欢拿着情谊说事了,有的东西说的多了,珍贵的也显得廉价了。

真正意义上的上位者说情谊,那是在包装利益。

虚浮不定的上位者说情谊,是走投无路后的悲戚,该拿到最万不得已的时候来用的,因为一旦被拒绝了,很容易就将事情彻底闹僵。

陆离虽然今日准备拒绝,却也没想着跟对方闹僵。

对方说情谊,陆离索性便说先帝:“不瞒陛下,当年先帝临终时,曾与我言语只为他一人之侍中,只是后面乱事繁多,不得已而留之。”

“如今既已不为,当践行昔年之诺,方不相负。”

陆离没有说“请陛下见谅”,他只是拱手一拜,俨然主意已定不会更改分毫。

刘协想到自己已经死去的亲爹,该说不说的,这确实是对方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当年谣传对方将立储旨意交给陆离了,都有人相信,更不用说这种事了。

而且刚刚陆离说出这话之后,刘协第一反应就是相信,他觉得对方不会拿刘宏的事情来说谎。

可随即,他又觉得自己这种信任很可笑。

如今,哪怕这个说法不得不接受,刘协也不忘为自己争取:“昔日兄长继位遭遇乱事,侍中愿因此留之,此刻我所面临之困境,何弱于兄长,侍中何故待我这般偏颇?”

陆离依旧言行守礼,但他第一次在面对刘协时,展现出了属于君臣之间的,权力对立时刻的冷酷与争夺:“许是因为先帝从未向我托付后事。”

明明已经经历了那样多的事情,可丝毫不妨碍刘协在听到这话时大脑一片空白:“什么?”

陆离:“臣言先帝从未向我托付后事。”

别管当年存不存在暗示,实际上当时说道自己两个儿子的时候,刘宏就是对陆离说过,不必对他保证什么,不必为他去做什么。

刘协豁然起身:“侍中此言,乃诓骗天下也!”

之前陆离说的只做先帝侍中的话,明明是谎话,刘协却相信了。

此刻说的是实实在在的真话,对方却觉得陆离在说谎。

所以说,真相从来都是些残酷的丑陋东西,何不蒙着漂亮的虚假骗骗自己呢。

刘协不愿意骗自己,却又悲哀的意识到这种听起来令人难堪的荒唐事情,反而比那些能够让人理解的情况更像是真的。

谁能想到一位皇帝临终前与自己爱臣言语时,竟然不与他托付后事。

这种让人想都想不出来的剧情,反而更像是真实发生的,要不是真实发生的,你如何能够想象到这种事情呢。

可如果这事是真的,当初那块带着兵权意味的玉佩,便极有可能是父皇留给对方防身的,可对方用来救了他们,一次又一次面对董卓不让分毫……

其中忠奸之辨,刘协只道:“我知侍中心有天下,何以弃我选他?”

陆离冷笑:“陛下口中之‘他’,所指何人,莫非是刚刚迎奉天子逃离饥乱的曹孟德吗?”

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