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离离开的那天,前来送人的是田丰与荀谌。
陆离与两人互相拜别,头也不回的踏上了归途。
回去的路上,陆离能够看到各处在针对可能到来的蝗灾进行防范,不少地方甚至已经开始提前收割粮食了。
陆离能够明显看出许多人的不舍,他种过地他清楚,这个时候正是小麦抽穗结实的时候,提前收割,无疑是会损失不少粮食的。
可若是不提前收,全进了蝗虫的嘴里面,那才是真的颗粒无收呢。
不论是袁绍还是曹操,都针对这场提前收割进行了一定的免税,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农人的损失,增强民心的归附。
等到陆离回到兖州鄄城,再次前往天子架前的队伍已然出发。
陆离立刻意识到,针对有些事情,担忧的人或许不只是自己。
在跟曹操汇报情况的过程中,陆离发现对方一直在用一种欲言又止的眼神看向自己。
陆离:“明公可是有何想问之事?”
曹操叹了一口气:“我听说了伯安在冀州遇到的事情,因我之故委屈伯安了。”
陆离:?
他只觉得曹操这话怎么有点让人听不懂呢,我委屈了,我咋不知道?
第111章 迎奉天子
不觉委屈的实话即将脱口而出之际, 陆离却不由想到自己在去往长安之前,收到的那封来自吕布的信件。
虽然清楚吕布曾经在丁原麾下做过主薄,但因为对方在武将方面走的过于一骑绝尘、深入人心, 当陆离看到那封拐弯抹角提醒自己为人处世的信件时, 莫名有种幻视到老虎绣花的微妙感。
而且奉先啊,你一个双杀义父的人来提醒我这个,真的是可以相信的吗?
人在自己骄傲的领域中,总是免不了自信的,而自信一个把握不好, 便要发展成自负。
作为以侍中一职闻名的存在,陆离的名声中自然不可避免的包含善察人意的部分。
可这样的他竟然都沦落到需要吕布来进行担忧提醒的地步了,作为《项羽论》的作者, 这难道就不值得反思吗?
在刘宏那里,陆离走的路线一直都是想要让别人在意看重你,重要的不是你对于对方的付出, 而是要想尽办法让对方来对你付出。
其中过程固然少不了自己的付出, 可本质目的还是为了赢得对方的付出。
最后的结果,证明了陆离的成功。
可对待曹操,陆离却并没有走这样的路线,他在曹操这里主打一个无私地为民奉献, 不求这个、不要那个,整个一个大公无私状态。
没委屈时是没委屈, 有委屈了也是没委屈。
他考虑到的是自己如今情况的不同,考虑到的是曹操与刘宏的不同,可或许这些因素确实存在不同, 可人性的本质在某些方面却是相通的。
他是否在某种程度上过于固定形象化曹操,又在某种程度上放低了自己呢?
陆离尝试着回到原本熟悉的赛道上, 而此刻显然是个好机会。
所以本欲豁达直率坦言并未受到委屈的话语,变为了停顿之后带着些微不自然的“不曾”。
语罢,他望着眼前的桌案,好似那并不精美的雕刻中,蕴藏着什么天地之间的至理玄机,以至于让人久久难以移开视线。
曹操见此,又是感动且心痛,我的谋士为我受委屈了,又是不觉有着些许欣喜。
是的,欣喜。
人面对外人时总是不免强硬,再是悲苦的痛处也得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咽,强做出体面的样子不使得自己漏怯。
而那些柔软的内里,那些失控情绪的宣泄,面向的都是被自己认可的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