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2 / 2)

疑对方是在跟别人蛐蛐自己。

袁绍的部分下属都没有搞清楚对方的破防点,反而压根不在这里的曹操与陆离早早猜到了,这怎么不算是一种特别的“心有灵犀”呢。

在许多人都在讨论陆离的文章时,陆离却在关注准备前来兖州投奔儿子的曹嵩。

第85章 改变

有关曹嵩之死到底谁是凶手, 就连史书上都没有一个可以被大众认可的定论。

因为几家史书说法都不一致,甚至在《后汉书》中,在不同人的传记中对于这件事的描述都不一样。

有的说就是陶谦派人杀的人, 也有人说是陶谦的下属贪图钱财、自作主张。

而抛开史书记载, 有些阴谋论的,甚至会怀疑是不是曹操自己派人杀的,就是为了师出有名。

陆离没有详细了解过这段历史,但他在徐州彭城居住过,还真切接触过陶谦。

根据他对徐州情况以及陶谦的了解, 差不多也是两种可能,要么是下属谋财害命,要么是陶谦本人因为跟曹操之间的嫌隙借此报复。

他们两个之间是真有前怨在的, 袁绍跟公孙瓒交手的时候,陶谦受公孙瓒邀请还出过手,只不过被当时在东郡帮着袁绍看护后方的曹操与袁绍一同击退了。

而陆离在徐州待了一年, 后面却跑到曹操这边来,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给了陶谦一个没脸。

不过这两种可能相比较起来,后者其实可能性相对较小。

倒不是什么祸不及家人的道德公义,而是不管怎么说,曹嵩好歹也是曾经的三公之一, 哪怕这官是买来的,可但凡出仕于先帝时期的官员, 还真的没几个能理直气壮自己的官位与金钱毫不挂钩。

让一位曾经的三公在路过自己的地盘时死去,哪怕没有来自家属的后续报复,这也不是一件可以轻易被放过去的事情。

尽管现在天下已经可称得上是处处皆不安宁, 州与州互相交战,俨然一副乱世已来之象。可实际上大家依旧是以汉臣自称, 便是那李傕、郭汜占据长安,也只是总揽朝中大权,而非直接宰了小皇帝自己称帝。

州与州、郡与郡之间的争斗,都要讲究一个汉臣名义上的师出有名,如你作为汉臣越界了,所以你不是一个好汉臣,所以我这个好汉臣要征讨你这个逆臣。

又或者,我这不是为了自己讨伐你,我是为了大汉来讨伐你的。

再如州县之间存在空缺,各方安插名义上也都是让他去做大汉某州、某县的官员,而非自己的家臣。

大汉四百年的威望,压得所有人蠢蠢欲动又不敢动。

其中有不少人,甚至真的是想要通过对于地方的征讨来整合力量,以匡扶汉室的。

多少人在观望,多少人在猜测,又有多少参与其中的人自己都不确定。这片大地上即将出现的,会是改朝换代的高祖,还是再续大汉的光武?

很多人都猜不出来。

而如果在这个时候,陶谦自己出手弄死一位曾经的三公,你这还想不想当好汉臣了?

曹操的自信很大程度上也是来源于此,不只是自己成为了一州之主,也因为自己的亲爹是曾经的三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