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2)

现在颇为不争气,但自己这边要迁都好像也没有争气到哪里去。

而不论是对方离开洛阳前说的那些话,还是他对先帝子嗣的重视,对方都是有动机做这些事情的。

至于做成这件事情的能力。

谁都不会忘记他曾经在这座都城中如何风光无限,受到先帝那般信重的陆侍中,先帝临终前可是将刻着虎符的玉佩都送给他了,洛阳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对他与透明又有何异。

一想到这一点,董卓迁都的心思越发坚定了。

而他所想的其实半分错处都没有,洛阳对陆离而言虽称不上透明,但是过了虎牢关,他确实知晓如何更快一步、更加隐蔽的到达洛阳。

陆离并没有对袁绍隐瞒这一点,他希望这能够激起对方奋进的心思,可袁绍对陆离的话却是信又不信。

他信陆离真的知道,他不信的是:“此路我当年亦有耳闻,所知之人又怎会只有伯安一人。”

“那董卓在洛阳日久,又何如会不知晓,如何会不加防备。”

说白了,他不认为这是什么独家消息,他还认为真的信了陆离这个办法无异于自投罗网。

“本初兄所知之处与我所言之处,恐非一处。”

“离所言之处,纵然不能保证只有我一人知晓,但我可以保证那些知晓的人绝对不可能有人会去告知董卓。”陆离气道,“便是依我所言当真是自投罗网,本初便要安坐于此置身事外吗?”

“本初兄可还记得当日之言?”

袁绍以为对方要拿他当初发的誓言说事,可陆离说的却是:“本初说此行是为了匡正汉室,陛下安好,黎庶才能安心。”

“可如今,陛下受制于贼子,黎庶难得安心,本初当真便可在此安然度日吗?!”

袁绍有些诧异的看向陆离,这话似乎陛下在前,黎庶在后,可他总觉得对方最想令其安然的对象反而是后者。

他总是会在所有人觉得有所预料的时候,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说出些跟所有人都格格不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