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情是一种必然,任发诏之人是谁都不会轻易改变的。
这里有谁比袁绍更合适呢?
陆离别管之前如何,到底是孤家寡人一个,人脉方面跟四世三公的袁氏比不了一点点。
河内郡太守自袁绍一来,就自动让出了近乎三分之二的权限。
而同是袁氏出身的袁术,则是缺了些许名声与威望。
在这场会盟中,陆离需要负责的是出面说将檄文内容再次诉说一遍,无非就是先帝临终嘱托,陛下如今蒙难,董卓暴行难恕,大汉天怒人怨,所以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忠君爱国,顺天应民的义举啊。
为大家搞好了大义名分,陆离就退了下来。
底下来的一群人里面有不少是陆离曾经见过的,甚至还有自己熟识的,比如说曹操。
但还有一种,是没有见过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熟识的,比如说刘关张。
《三国演义》的三英战吕布谁没听说过呢,反正陆离是听说过的。
就算完全没听说过,你有没有拜过关公像呢,陆离前世住处不远处的一家饭店里面,一进去就能看到供着的关公像。
但凡陆离认真研究过正史,就会从这三个人的出现上猜出一些东西来。
他前世所在世界的正史中,是不存在三英战吕布这种事情的,这三个人甚至压根就没有参与过讨伐董卓的这场会盟。
有的时候知晓的不够多是一种坏处,对于很多变化难以敏锐察觉到其中的问题。
可换一个角度,这样的情况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不用处处对比变化,将自己整个人都给框进去。
反正在这个世界,他们三个不仅来参与讨伐董卓的会盟,还私下里主动前来拜访陆离。
虽然陆离给自己初步选择的是曹操阵营,但是听到这三人来拜访自己,也半点没有拒绝的打算。
这路都是要越走越宽,越走越多才好,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快,他选择了曹操,可万一事有变故,也不是不能改变阵营的。
买家市场与卖家市场随时都是在变化着的,让自己看起来非你不可,这在买东西的时候最容易被宰,在求职的时候则最容易被轻待。
陆离听到通报后主动出去迎了迎,不曾因为他们如今只是公孙瓒的部下而怠慢。
而等到众人都入营坐下,听说对方汉室宗亲的身份后,陆离也不曾因此有什么特殊的亲近。
别看陆离现在是众所公认的大汉忠臣,但是汉室宗亲的身份在他这里却从来不是什么加分项。
别忘了当初刘焉站出来建议设州牧的时候,陆离可是当着朝中众人的面直接说过“同室尚有操戈之事”,现在新帝年幼,汉室宗亲反而是要被陆离防备一下的。
毕竟先帝当年也是由宗亲之身,小宗入继大宗,进而登上帝位的。
当然了,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看未来成就,只目前来说倒是没什么值得忌惮的地方。
对方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而中山靖王那是景帝的后代,虽然光武皇帝的祖先长沙定王刘发同样是景帝后代,但这么多代传下来,刘备跟如今的大宗那真的是八十杆子都不一定打得着,别人是一表三千里,他这一堂都不止三千里了。
便是先帝两位皇子都死干净了,从宗室里面选人承继大统,他都排不上前一百名的。
陆离以礼相待,刘备三人自然也还之以礼。
有一说一,陆离对这三人的来意还挺好奇的。
如果说是招揽,不看对方未来的成就,就现在他们的情况,哪怕对方是代公孙瓒前来招揽,都颇有几分异想天开、白日做梦的架势。
如果不是招揽,是投奔。
虽然陆离的情况属于他们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