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她只有十七岁,她还没有想得那么远,没有想过要当摄政太后,也没有想过要当女帝。
现在的她只想坐稳皇后的位置,有自己的班底,有自己的势力。
2.这的真正内核是“权力和情感的纠缠”。
女主是野心家,但不是断情绝爱的人,谁对她好,她也会对谁好。
因为人并非只拥有单一的情感,要说女主对皇帝是爱,那还不到那种程度,但女主对皇帝说过“如果我是陛下的臣子,定然要感激陛下的知遇之恩”。
知遇之恩,夫妻之情,后面还有教导之义,他们是夫妻,是帝后,是同盟,女主说自己只能依靠皇帝,是在刻意打动皇帝,却也是在陈述事实,不然皇帝不可能完全放下戒心接纳她的。
他们未来会朝夕相伴很多年,没必要做恨,那太为难女主了。所以女主会对皇帝好,会为皇帝考虑。因为对皇帝好,为皇帝考虑的回报就是权力。
示之以弱,动之以情,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这不比费心为爹爹和王爷谋划强?至少你打工了老板是真的会升职加薪给福利。而且你现在还不是一个纯打工人,你已经拥有了这家公司的原始股份。
至于其它的,只能说
利益一致时,感情全都是真的;利益不一致时,就是“窃我权柄者,其罪当诛”。
3.关于“权力”和“权利”两个词经常会被混用。
权利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与义务相对应,法学的基本范畴之一。
权力具有强制性,代表的是政治、国家的力量。
像本文中只讲权力不谈权利。
第五十章 立后
端王是万万没想到, 由自己亲笔所写的折子,由自己大力推广的《清燕西》,竟然会被景元帝拿来当封后的理由。
皇后乃天下女子典范。因功册封郡君, 被赐封号“襄安”, 孝行在燕西人人皆知,这样的女子还不够成为天下女子典范吗?
当初朝廷同意册封霍翎为“襄安郡君”,就是认可了霍翎的这份功绩。
现在再想去否认这份功绩,已经晚了。
更绝的是,永安县令邱鸿振写的赈灾折子,竟然也被景元帝翻了出来。
折子上,明确肯定了霍家,尤其是霍家长女协助县衙赈灾的贡献。
那些口口声声反对立后的臣子, 顿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景元帝也没指望一场大朝会就能讨论出个结果。
瞧着前排那些重臣都不打算出列发表看法, 而时间已经差不多了,景元帝宣布退朝。
回到御书房, 景元帝默默回想着今天的场面。
今天站出来反对的臣子里,官职最高的就是兵部右侍郎。
柳国公身为兵部尚书,兵部右侍郎是他多年心腹, 会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反对,不足为奇。
至于剩下的臣子……
或为邀名,或为了向端王和柳国公示好, 或是端王和柳国公派来投石问路的。
朝堂上,多的是这种投机取巧之辈。景元帝也不在意,他真正在等的, 还是后续的折子。
接下来两天, 反对立后的折子如雪花般飘进御书房。
景元帝先命李满挑出端王、柳国公府、武威侯府和承恩公府的折子。
毫无疑问, 端王和柳国公府都是反对立后的。
但有趣的是, 他们反对的理由十分平平无奇,都是那日大朝会上被朝臣说烂了的。
武威侯府的态度颇有些暧昧,说支持立后,倒也看不出来,但要说反对,也不尽然。
“这道折子……”
景元帝用指尖敲了敲折子:“该拿去给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