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会直接穿过好几个国家,正好夏琰这趟远行也本就打着沿路观赏记录各国风土人情和商贸土特产的主意。

所以在看完系统给的地图后,她决定就从夏国京城城东门口出去,然后一路笔直的往东走,穿过“乚”上面的四个三等小国,再直接进入距离菖蒲国度最近的菖蒲国郡城。

这样不仅能进入许多不同的国家,还大大节约了路程,极大缩短时间。

更重要的一点是,从夏国东部笔直横穿到菖蒲国都所路过的四个三等国中,第三个,正是胥华国!

胥华国整体成“丿”状,最下面的那点还与夏国本土沾了点边。胥华国的母亲河碧黛,也正好从尾部流过。

夏琰之前与卞黎昕做的第一笔交易,除了教他用黑矾和磷石膏等东西处理胥华境内盐碱地外,就有与碧黛河有关的。

她让卞黎昕回去后把含盐量极高的碧黛河尾部挖条沟渠出来,与夏国边境处的河道连接起来。

等挖通渠道后,碧黛的高盐度河水就能涌入夏国边境处的河道,再沿着夏国边境一路往下直入最南部的大海,能大大减少碧黛河内累计的盐量。

夏琰当初与卞黎昕说这个方法时,还包含着一些其他心思。

毕竟夏国非常缺盐,胥华又盐多泛滥。

当初和卞黎昕说完这个挖通沟渠的方法后,她就让华琰郡善于建筑的匠人随她去边境大江考察了许久,并让他们在那条大江上修一座析盐池。

等卞黎昕从胥华国内把沟渠打通进这条河内后,夏琰就可以不动声色的在下游引流沉淀从碧黛冲来的浓郁盐分。

届时不仅碧黛江的盐分能得到减少,夏国也能从析盐池里得到不少沉积盐分,勉强能算是有了自己的“产盐地”,夏琰对盐的匮乏就不会再那么紧急。

现在,她与卞黎昕的这笔交易已经做了这么久,那条边境大河的析盐池,华琰郡的官员们也都告诉她修的差不多了,就等着胥华那边渠道挖通后,把浓盐水冲过来了。

卞黎昕出事前,也曾在信中与她说过胥华国主已同意她的办法,并组织了奴役准备挖渠修道,应该过不了多久就能挖通。

但华琰郡的官员们一直都没有收到盐水下冲的消息。

现在卞黎昕又出事了,也不知道胥华境内的河渠现在到底是什么状态。

这次路过胥华境内,正好能去看看,也能顺带打听打听卞黎昕在胥华国内的情况。

决定好路线,夏琰便带领着商队,从夏国中东部离开了。

夏国东部的第一个国家,名叫怀山国,以男尊为主,因南部有诸多连贯山脉而得名。

怀山国国土为长条形,国内也很混乱,只比曾经的夏国好一点而已。

可能是因为境内战匪颇多,怀山国边境守备力量非常松懈,夏琰整个队伍都穿进境内走了大半天后,也没有一个巡守士兵追来。

等他们走到这国城郡前时,守城兵们也各个焉头巴脑,根本不盘问他们的来历,只要上交足够的入城钱,便一路过关。

因与夏国东部边境贴着,怀山国与夏国的风土人情倒是差别不大,只是现在的夏国各城郡已经整顿收拾,叛乱都已消除,流氓乞丐也已经少见,但怀山国内却依旧随处可见战后混乱的败落村庄城镇。

吃不起饭的流民乞丐们沿路都有,夏琰和商队在行进过程中,时不时就能看见掩藏在荒草中的发霉枯骨.....

这惨败的景象,瞬间让夏琰想到她第一次南下去华琰郡时的沿途所见。

那时的夏国比这还糟糕....

不过好在的是,等车队走入怀山国的大城郡后,虽然城下的守城军们个个焉头巴脑,整座城郡也呈现着老朽破烂的状态,城外还聚集着许多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