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一件两件也就不足以引起太大的惊讶稀奇。

说回成世宇,她前几天抓紧回到美国倒不是纽约这边发生了什么必须她出面的紧急情况,而是将有一场由他们UNi牵头主办的基金会将在波士顿举行。

最初成世宇有这个想法主要是面向911事件幸存者提供经济援助和药品援助,那场可怕的事件给无数人带来了巨大伤痛和心理阴影,许多幸存者虽然勉强活了下来,但却从此需要长期的医疗救助。在身体和心理双重困苦下,很容易陷入无力看病、放弃治疗的问题。

不过为了避免将成世宇本人与事件幸存者过于紧密地关联起来,虽然后续基金会资助对象会对前者倾斜,但还是将“慈善救助项目”的资助对象范围扩大。

后续,基金会的 “慈善救助项目” 将不仅仅关注911事件的幸存者,还会围绕 “患者关爱”、“患者援助”、“济困扶贫”、“赈灾助残” 等多个方向展开。

为了确保基金会的运作能够规范、专业、透明,成世宇还专门雇佣了专业运营团队来负责具体的工作。

在基金会的成立仪式上,运营方代表简单阐明了后续医疗救助受益人遴选标准、公开申请流程和后续执行落地方案。

这些内容与其他医疗救助慈善基金会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台下的嘉宾们,出于对UNi和成世宇的尊重,也只是简单地鼓掌表示支持。

但如果非要找出不同之处,一方面,慈善基金会本身不面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资金、甚至不需要合作伙伴投资。

这意味着,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成世宇及其团队的自有资金,这种运作模式保证只要成世宇不改变思路,基金会就能够更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而成世宇作为基金会的主导者,她的决策和行动也能够更加自由地围绕基金会的宗旨和目标展开,无需过多考虑外界利益诉求和短期市场波动的影响,能够更稳定且专注于长期项目。

另一方面,未来受益者并不止将区域局限在美国。成世宇希望这个基金会未来能够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慈善机构,为世界各地需要帮助的人们开放援助申请通道。

在台下坐着的绝大多数人眼中,这就是这个野心不小的小姑娘终于学会了他们这个世界早就清楚的道理。

通过建立慈善基金会的方式,以慈善行为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声誉,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又能享受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减轻企业的运营成本压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不过公益项目只是基金会两个重点方向之一,除此之外基金会还有一部分重心是放在健康科学类的科研项目。

介绍第二部分是由成世宇本人亲自上场,内容让台下不少生物医药相关人士打起精神这本来就是基金会成立选择放在波士顿而不是纽约的最重要原因。

面向基础研究、传染病、心理健康三个板块,加强对个人和研究中心的资助,支持将科学进步转化为临床试验的项目。

“在基础研究方面,我们将更关注创新和意外发现,重点资助跨学科、好奇心驱动的研究项目。”

随着成世宇的讲话,背后幻灯片顺次播放,基础医学涵盖甚广,包括细胞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等,“我们的倾向,是打破传统的研究界限,更加重视那些很难受到传统生命科学资助的项目,支持富有创新但或许有较高回避风险的想法,支持中长期科学计划。”

台上的女人仿佛天生演讲者那般自信,早已习惯成为众人的视线焦点,脱离手卡侃侃而谈,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不过事实却是成世宇在面对学生们讲话基于演讲大纲现场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