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1 / 5)

高桂道:“那就对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藩之乱,清廷要摆平他们,势必会伤筋动骨,短期内都不可能攻打我们,这就是我们的喘息之机,这时候,我们应该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了。”

陈近南点头道:“回府,议事!”

高桂笑道:“师父你怎么连说话的风格都变了?很有型哩。”

陈近南朗声笑道:“少拍马屁!咱们师徒俩就赛一赛脚力如何?”

高桂道:“师父应该让徒弟先。”拔腿便奔,他内力浑厚,刹那间便奔出一大段距离,陈近南长啸一声,随后追去。

两人一前一后疾速奔行,弄得街上的更夫还以为是见了鬼了,吓得腿软,连声用闽南语叫着:“大吉大利,大吉大利。”

陈近南在中原经营多年,招揽了不少人才,此次也算是下定了决心要回防台弯,几乎把南方各地的精英都带回来了,可谓是人才济济。

高桂和陈近南等核心成员开始制定计划,一方面,他们继续派人去内地招揽各方面的人才,尤其以各行业的工匠为主,另外,组织天地会的人分批的开始移民爪哇,这些事,高桂和陈近南只要发布命令就可以了,自然有下面的人去处理细节问题。

紧接着,陈近南和高桂在承天府宁南坊的圣庙学院和明伦堂旁建立台弯高等学院,陈近南亲任校长,高等学院聘请礼官叶亨为国子助教。学校初建,急需大量的教育人才,他们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聘用内陆的知识分子渡台,“以教秀士”。另一方面,当时迁居台湾的明代遗臣“多属鸿博之士”,鼓励他们发挥余热,协助传播中原文化。

同时,他们又通过大公子拨款,建立台弯军事学校,专门培养陆军、海军军官,第一批学员,大多是天地会和沐家的人,这些人,也将会是他们将来进行海外扩张的中坚力量。所有的事都在紧张有序,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大公子也在之后继承了延平王的爵位,成为台弯新的话事人。

郑克壁虽然志大才疏,却也雄心勃勃,他目光决不短浅,对高桂的海外扩张之策极为支持,不但大方的从国库支取钱财给他,并亲自给军事学校题词,当然,这是高桂这厮想出来拍郑克壁马屁的,并且还让郑克壁在军事学校挂名校长。

郑克壁是郑经的长子,但却一直得不到郑经的欢心,反倒是死鬼郑克爽,生得伶俐俊秀,嘴又乖巧,郑经甚为宠爱,并有意为郑克爽培植班底,郑克壁几乎被废若非他的丈人陈近南在台弯拥有超然的地位和声望,他的那个小朝廷早就分崩离析了。而高桂一到台弯就帮他铲除了郑克爽,而他的老丈人则在背后震慑住郑克爽的人,一场政变,以雷霆之势解决,漂亮得让他做梦都要笑醒了。所以,郑克壁投桃报李,一点也不小气,全力支持高桂提出的海外扩张计划。这人没什么才能,治理国家的本事也很有限,但好在他信任陈近南和高桂,肯放手让他们去干,于是,短短的时间里,台弯的气象就焕然一新。

高桂一边开始给军事学校的学员灌输现代化军事思想,一边开始着手准备建立自己的舰队。

既然将来要攻打爪哇,那么首先就必须拥有一支能够震慑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的海上力量。拥有一支能够登陆作战的精锐部队。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在陈近南的无条件全力支持下,一系列的新举措出台,从内陆不断有人抵达台弯,作为一个开放的贸易港口,台弯依靠着对外贸易,飞速的增加财富,这些财富又不断的转化为台湾的无形资产,学校,工厂,修路,造船,一系列的政策推行出来,不仅是高桂和陈近南他们这班天地会核心,沐家的王运开、王喜等人也加入进来。一时间,高桂的名气如日中天,有郑克壁、天地会和沐王府的帮助,高桂不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立了一支以武林好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