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收英才六科列榜 中春闱二弟还家(3 / 5)

女仙外史 神魔志怪 6431 字 1个月前

名有王者师,因其姓名有谶,亦拔为本科第一。其武科将材并无一人,剑术科止有一名曰尹伐夏,武艺科第一名曰屠龙,皆无所更易。月君谕三公曰:“唐朝之制,既中进士,人主又必面考身、言、书、判四者,然后授官,此法极善。大约一命之荣,皆为庶人所瞻仰,若使面缺耳鼻,身坏肢体,或口眼女曼斜,其何以临民上?至若言者,身之文也。施教听政,决狱断囚,所关甚大。倘或有舌蹇鼻塞、声音模糊之人,胥吏尚不能听其语言,何况庶民?纵有才能,不宜授职。孤亦不须亲察以扬其丑,但示令不赴殿试,仍以进士终身可也。其武士不在此例。”退朝而散。

至第三日,百官会集传胪,第一名黄缵祖奏曰:“臣父礼部侍郎黄观,殉难于罗刹矶;母翁氏,与二姊尽节于淮清桥。臣向逃匿郢中,谬承丞相吕军师鉴拔送试的。”第二名黄念祖奏道:“臣本姓唐,先臣讳夔,字尧举。流寓蒲台,已经四世。臣随舅氏迁在江陵原籍,向叨教育,所以冒了外姓。而今黄述祖就是舅父之子,与臣为中表昆弟。”念祖奏出履历,廷臣咸知一为帝师之弟,一为帝师之内侄。而月君默无一语,若绝不相关者。又传唱第三名黄述祖,月君乃问:“汝父是何官?”奏道:“臣父是布衣。黄念祖之父,是臣之姑父。”月君又问:“汝父母尚在否?”又奏:“父母俱在。”唱到第四名井宿五,前奏道:“臣父工部侍郎张安国,与母贾氏,凿舟沈于太湖,全家殉国。唯臣托于故旧井家,因从其姓。”月君谕道:“张亦为第五宿,可复本姓为张宿五,毋忘宗祧。”第五名甘采薇奏道:“臣父监察御史甘霖,殉节之日,遗命帝不复位,子孙永远不许出仕。今幸乘舆将返,赴阙应试的。”此五人各专一经,因题曰:“五魁榜。”又传经济科第一名王者兴,前奏:“臣父监察御史王度,奉敕劳军徐州。闻燕王渡江,驰赴国难,时臣甫五岁。臣父托孤于中州义士晋希婴,携归抚养。所以合族被戮,臣得免难。尚有一王者师,是浙江殉难臬司王良之子,晋希婴在钱塘收匿回家的。与臣同堂诵读,今亦叨中诗赋科。臣二人在颠沛之时,岂复知有今日?”月君顾谓大臣道:“忠义之子,咸得登科,此天之所以报施也!”其第二名戴天苍,询是殉难给事中戴德彝之少子。月君呼之使前曰:“汝伯母项夫人,受尽炮烙惨刑而死,方得免一家之难。此等奇烈,亘古所无,汝知之乎?”天苍悲泣不胜,奏曰:“伯母仰邀帝师旌典,光垂百世,臣一门幸甚!”又第三名胡复,即元相吴学诚收养少师寇胡昭之侄子,近日同归阙下者。又唱诗赋科第一名王者师,正是王良之子。第二名金南,为合门殉国修撰王叔英之少子,育于外家袭姓金氏。月君谕曰:“尔复本姓为王南,亦是佳谶。”第三名林挺琼,即御史林英之子。林英与袁州府太守杨任共图起义,谋复建文帝,事泄而自缢者。以上六人,皆忠臣之令似,不出三名之内,因题曰:“鼎甲榜。”

三科传胪已毕,人数虽多,其无关系者不叙。内有经济科第五名,面若狮形,声如鲸吼,向前奏道:“臣父兵部郎中谭翼,当国难时,举火自一焚。母邹氏、兄谨,与妹瑛姑皆缢死。臣幼出嗣,不曾与难。”月君随问:“汝知兵乎?”奏曰:“粗知大略。”又问:“汝好武乎?”奏曰:“臣重文而爱武,前曾应过武闱,适以病疾中止。”月君谕曰:“今者忠臣之后,咸在元魁之列,以汝文武通才,屈于五名。目下将才缺典,是天欲使尔一人任之,以光令典。”遂以谭符独占将材一科,曰:“武甲榜。”谭符大喜,叩首遵命。又唱武艺首名曰屠龙,善使大刀,重三十六斤。月君问:“刀法如何?”宾鸿代奏:“本朝考武的刀,重八十一斤,这些武举,脸红颈赤,狠命使个背花,总是和身转动,不是真正力气;若到上阵,就给他十来斤的刀,也手颤筋麻,动不得半分。屠龙的刀法,可以上得阵,杀得贼的了。又且善用飞叉,能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