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情中迹(8 / 10)

古今情海 笔记小说 16959 字 3个月前

硬弓对脸先三箭,大饺蒸来再一钟。

称杆一挑休作揖,红毡四裹不通风。

明朝天地祖宗灶,拜得腰疼是阿公。

吐肉壶

《耳新》:明朝工部左侍郎严士蕃奢侈一一婬一一逸,他咳嗽时,竟让美女用口来接他吐的痰,称之为“吐肉壶”。

又:王天华为了讨好严士蕃,织了块地毯,让三十二个美女一半穿红色衣服,一半穿白色衣服,在地毯上斗掷点,应移某位,某位就快步上前侍候严士蕃,严士蕃把这种玩法称为“肉双陆”。

娘子桥

《闽小记》:泉州洛一陽一桥之前,有座娘子桥,它的桥身比洛一陽一桥低,但却比洛一陽一桥长。据说,从前有个人在一艘外国商船上做工,航行途中,遇到暴风,船沉没了,此人来到一个荒岛上。夜晚,一条巨大的蟒蛇窜了出来,蛇身通明,照得整个岛屿有如白昼。当蟒入洞时,此人就把刀插在洞。穴口,等蟒蛇再出来时,就被刀刺伤了。蟒蛇又痛又怒,狂奔乱跳,竟至胸破腹裂。此人一看,蟒蛇腹裂处留下无数明月珠。他便带着这些宝珠搭乘路过的船归家了。

此人虽然得了巨富,但并没张扬,因而邻居们都不知道他是富翁。后来,他想娶一位富家的女儿为妻,富家翁觉得他是痴心妄想,一个穷光蛋还想娶富人家的女儿,便骗他说:“我女儿怕渡海风浪大,如果你能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桥,并在桥上撒满金子,我的女儿就嫁给你!”此人二话没说,回去就雇人修建桥梁,桥建好后,便将金子撒满了整个桥梁。于是,人们称这座桥为“娘子桥”。

苏州有苏小小墓

明人周婴《危林补遗》: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悲吴王城》诗,诗云: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

依此来看,苏小家似在苏州。

唐朝另一位诗人李商隐《送李郢之苏州》诗说:苏小小坟今在否,紫兰香径与招魂。

黄滔的《寄蒋先辈苏州》诗也说:

冢上题诗苏小见,江头酹酒伍员来。

则苏小的墓也在苏州。

躲婆石

明人李日华《紫桃轩又缀》:今绍兴郡城有题扇桥,戒珠寺有躲婆石。据传,王羲之曾为蕺老太题写扇子,老太太用那扇子卖了好多钱,于是,便不断地来找王羲之为她题扇,搞得王羲之很累。后来,王羲之一看老太太来了,便躲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人们遂称此石为“躲婆石”。

女儿节

《日下旧闻考》:据《宛署杂志》记载,京都自五月一日至五日,把家中的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就是已经出嫁的女儿也不例外,她们在这几天回到娘家,修饰得极尽妍态。俗称这几天为女儿节。

《析津志》也说,京都百姓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邀请女孩子作巧节会,称为“女孩儿节”。当日晚上,宴饮尽欢,第二天早上馈赠一些东西给她们,然后把她们送回家。《帝京景物略》云,九月九日,父母家一定要把出嫁的女儿迎回家中,也叫女儿节。

据此说来,一年中有三个女儿节。

欢喜地

宋人袁褧《枫窗小牍》:武肃王还临安时,与父老们宴饮,席间有“三节还乡之歌”。父老们多不明此义,肃王便用吴音高唱道:“你辈儿见依底欢喜,别是一般滋味子。长在我侬心子里,至今狂童游女。”后来人们以此歌作为私奔约会的问答之歌,称其宴饮处为欢喜地。

绣花坡

《锄金书舍零墨》:我村自东街迤逦东行一里多路,有个地名叫绣花坡。此地古木萧疏,茅屋三两,是一个小村落。据说,著名顾绣源于此地,因以为名。我在一年的秋季来过此处,还题了一首诗:鸳鸯绣出色丝工,自昔传闻歇浦东。

今日绣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