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6 / 6)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1023 字 2个月前

的半腰处,有志公和尚的影像。路人从这里走过的时候,都要朝西方擎起双手顶礼膜拜,就像亲眼见到了如来一样。王仁裕于癸未年进入蜀地。他走到那岩下时,尤其注意地观察了一番,来判断向来的传说是否属实。这时候正赶上天气晴朗,溪谷青翠,就像用水洗过的样子。于是他就勒住马辔久久观望。那白檀,原来竟是一棵白栝树!他亲自经历的大小事情漫天皆是。道路被夹在溪谷中,这类情形特别多,哪有什么毒蛇盘绕香檀树的事!他又向西看那志公和尚的影像。在岩间有圆柏一棵,那就是志公戴着竹笠的头;两边有上下走向的石缝,画出了志公的身形;斜向的石缝,就是袈裟上的花纹了;那上面有斑斑驳驳的苔藓,就勾勒描画出山水图案来。这才审定,那树不是白檀树,那影也不是志公的留影。弄明白了,才知道人们的误传没有边际呢!

藟蔓

藤实杯

藤实杯出西域。藤大如臂。叶似葛花实如梧桐。实成坚固,皆可酌酒。自有文章,映澈可爱。实大如杯,味如豆蔻,香美消酒。士人提酒,来至藤下,摘花酌酒,乃以其实消醒。国人宝之,不传于中土。张骞入宛得之。事在《张骞出关志》。(出《炙毂子》)

藤实杯来自西域。藤有胳膊那么粗。叶子像葛花的叶,果实像梧桐的果。果实成熟之后坚硬结实,都可以酌酒。那上面自然生有花纹,明澈可爱。果实有杯子那么大,味道像豆蔻,既香美又有消酒的功效。士人提着酒来到藤下,摘花舀酒,竟然又用它的果实解酒。国人把它当成宝贝,不传给东土。张骞通西域的时候入大宛而得之。这事记在《张骞出关志》里。

钟 藤

松桢,即钟藤也。叶大者,晋安人以为盘。(出《酉阳杂俎》)

松桢就是钟藤。晋安人用较大的钟藤叶做盘子。

人子藤

安南有人子藤,红色,在蔓端有刺。其子如人状。昆仑烧之集象。南中亦难得。(出《酉阳杂俎》)

安南有一种叫做人子藤的植物,红色,藤蔓的顶端有刺。它的籽实有如人形。昆仑岛一带焚烧它的籽实召集大象。即使在南中,人子藤也是难得的。

蜜草蔓

北天竺国出蜜草,蔓生大叶,秋冬不死。因重霜露,遂结成蜜,如塞上蓬盐。(出《酉阳杂俎》)

北天竺国出产一种植物叫蜜草,蔓生,大叶,秋冬也不凋落。由于屡经霜露,便积结成蜜,就像塞外大地上的蓬盐。

胡蔓草

胡蔓草,此草在邕间,丛生。花偏如栀子,稍大,不成朵,色黄白。叶稍异。误食之,数日卒死。饮白鹅白鸭血(“血”字原阙,据明抄本补)则解。或以物投之,祝曰:“我买你,食之不死。”(出《酉阳杂俎》)

胡蔓草生在邕间,是丛生植物。花偏,像栀子花,比栀子花稍大,不成朵,黄白色。叶与栀子叶略有不同。误吃了胡蔓草,几天之内就死。喝白鹅白鸭血就能解。有的人把什么东西扔向它,祷告说:“我买你,吃了别让我死。”

野狐丝

有草蔓生,色白,花微红,大如粟。秦人呼为野狐丝。(出《酉阳杂俎》)

有一种草,蔓生,色白,花微红,大小如同米粒,秦地人叫它野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