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每当夏秋之间,有时云雾笼罩,天色暗淡,同时会看到象彩虹一样的一段光彩出现,有六七尺长。出现这种天象时,一定会有台风发生。因此,人们称它为台风之母。如果突然有惊雷震响,那么台风就不会发生了。使船的人常常以这些现象作为征侯,事先做好防备。
陈 义
唐罗州之南二百里,至雷州,为海康郡。雷之南濒大海,郡盖因多雷而名焉,其声恒如在檐宇上。雷之北高,亦多雷,声如在寻常之外。其事雷,畏敬甚谨,每具酒肴奠焉。有以彘肉杂鱼食者,霹雳辄至。南中有木名曰掉,以煮汁渍梅李,俗呼为棹汁。杂彘肉食者,霹雳亦至。犯必响应。牙门将陈义传云:“义即雷之诸孙。昔陈氏因雷雨昼冥,庭中得大卵,覆之数月,卵破,有婴儿出焉。目后日有雷扣击户庭,入其室中,就于儿所,似若乳哺者。岁余,儿能食,乃不复至,遂以为己子。义即卵中儿也。又云:“尝有雷民,畜畋犬,其耳十二。每将猎,必笞犬,以耳动为获数。未尝偕(“偕”原作“王”,据明抄本改)动。一日,诸耳毕动。既猎,不复逐兽。至海旁测中嗥鸣。郡人视之,得(“得”字原“阙”,据明抄本补)十二大卵以归,置于室中。后忽风雨,若出自室。既霁就视,卵破而遗甲存焉。后郡人分其卵甲,岁时祀奠,至今以获得遗甲为豪族。或阴冥云雾之夕,郡人呼为雷耕。晓视野中,果有垦迹。有是乃为嘉祥。又时有雷火发于野中,每雨霁,得黑石,或圆或方,号雷公墨。凡讼者投牒,必以雷墨杂常墨书之为利。人或有疾,即扫虚室,设酒食,鼓吹幡盖,迎雷于数十里外。既归。屠牛彘以祭,因置其门。邻里不敢辄入,有误犯者为唐突,大不敬,出猪牛以谢之。三日又送,如初礼。又云。尝有雷民,因大雷电,空中有物,豕首鳞身,状甚异。民挥刀以斩,其物踣地,血流道中,而震雷益厉。其夕凌空而去。自后挥刀民居室,频为天火所灾。虽逃去,辄如故。父兄遂摈出,乃依山结庐以自处,灾复随之。因穴崖而居,灾方止。或云,其刀尚存。雷民图雷以祀者,皆豕首鳞身也。(出《投荒杂录》)
唐朝时候,从罗州往南二百里直至雷州,属于海康郡。雷州南面紧靠大海,此郡大概因为雷多而取了这个名字。雷的声音每每就象在屋顶和房檐上。雷州北面地势较高,也多雷,雷声响时就象在一丈之外。当地人对于雷十分虔敬而且畏惧,常常准备酒肉来祭奠它。如果有人把猪肉与鱼掺到一起食用,霹雳就会降临到他头上。在雷州南部地方有一种棹树,用它煮出的水浸泡酸梅和李子,习惯上称为“棹汁”,若将“棹汁”与猪肉掺在一起食用时,也会致霹雳临头,如有违犯这一禁忌者必定立即得到报应。牙门将陈义的传记中记载道:陈义就是雷的子孙。从前陈义的母亲在一个因雷雨大作而变得昏暗的白天,在院子里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卵,把它覆盖几个月后,卵壳破裂,有个婴儿钻了出来。从那以后每天都有雷神扣打门户,进入他的房间,好象在给他喂奶的样子。过了一年多,小孩能吃食物了,雷神就不再来了。母亲便把这个小孩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陈义就是从卵中生出来的那个婴儿。另有传说道,曾有个雷州居民,养了只猎犬,生着十二只耳朵,此人每当出去打猎时,必定抽打猎犬,凭着它有几只耳朵活动来判定扑获猎物的数量。这只猎犬的十二只耳朵从未全部活动过。有一天,十二只耳朵全都活动了,他出去打猎时,看到野兽便不再追逐,来到海边沙滩上大声嚎叫。人们跑来一看,见他捡到十二只大卵往回走。他将大卵放在屋里后,忽然来了一阵风雨,就象从屋子里生出来的。雨过天晴后再到屋里察看,卵都破了,只有蛋壳留在那里。事后,当地人将那蛋壳一个个分别拿回家里,每年都按时进行祭奠。直到今天,凡是当年拿到蛋壳的人家,都成为当地的豪门望族。有时赶上云雾笼罩的阴暗的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