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5 / 7)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0970 字 2个月前

惧。’遂送至此。今奴已三生,娘子故在,犹无恙有福,不其异乎!”(出《广异记》)

曲沃县尉孙缅的家奴,六岁还不会说话。有一天,孙缅的母亲在台阶上坐着,家奴忽然用眼睛直瞪着她。孙母生气地问他为什么这样看她。家奴笑着说:“夫人您小时候,曾经穿过黄色的裙子,白色的短袄,并且养过一只野猫,现在还记得不?”孙母也记得这些事。家奴又说:“那只野猫就是我的前身。后来得机会逃走,潜伏在房顶上面的瓦沟里,听到夫人的哭声了,夜里我下来,进入东园,园内有座古坟,我就在那里藏身生活。两年后被猎人打死。死后我照例去见阎王,阎王说:“你没有罪过,应当得到一个人身。”于是就托生到了海州,给一个乞丐当了儿子。一生都在饥饿寒冷之中,只活到二十岁就死了。死后又去见阎王,阎王说:“就让你做富人的家奴吧,家奴的名称虽然不好听,但是无忧虑和危机。”于是得以来到这里。现在奴才我已经转世三次了,夫人依然健在,真是福大寿长。您说这不是件很不平常的事情吗?”

文 澹

前进士文澹甚有德行,人皆推之。生(“生”原作不,据明抄本改)三四岁,能知前生事。父母先有一子,才五岁,学人诵诗书,颇亦聪利。无何,失足坠井而卒。父母怜念,悲涕不胜。后乃生澹。澹一旦语父母曰:“儿先有银胡芦子并漆球香囊等,曾收在杏树孔中,不知在否?”遂与母寻得之。父母知澹乃前子也,怜惜过于诸兄。志学之年,词藻俊逸。后应举,翰林范学士禹偁坐下及第。澹之兄谷也。(出《野人闻语》)

进士文澹品德行为高尚,受到人们的推崇。他三四岁的时候,就知道前生的事情。文澹的父母先前有过一个儿子,五岁就开始跟别人学读诗书,非常聪明伶俐,但不幸失足坠入井中溺死了。父母非常怀念他,悲痛到了极点。后来又生了文澹。文澹有一天对父母说:“我先前有银胡芦子和漆球、香袋等东西,被我放在杏树洞中,不知现在还在不在那里?”于是同母亲一起去寻找,果然找到了。父母才知道文澹就是先前那个儿子转生的。对他喜爱的程度超过了他的几个哥哥。文澹十五岁时,文章就写得词藻华丽,隽咏清秀。后来参加科举考试,经翰林院学士范禹偁的主考考中进士。文澹的哥哥叫文谷。

王 鄂

唐王鄂者,尚书鄑之弟也。西京乱离,鄑挈家入蜀,沿嘉陵江下。至利州百堂寺前,鄂年七岁,忽云:“我曾有经一卷,藏在此寺石龛内。”因令家人相随,访获之。木梳亦存。寺僧曰:“此我童子也。”较其所夭之年,与王氏之子所生之岁,果验也。其前生父母尚存。及长仕蜀,官至令录。

唐朝有个叫王鄂的,是尚书王鄑的弟弟。西京动乱时人们纷纷逃离西京。王鄑带领全家前往蜀郡,沿着嘉陵江下行至利州百堂寺前,当时才七岁的王鄂忽然对家里人说:“我曾经有一卷经书藏在这座寺院的石龛之内。”说完让家人跟着他去找,果然找到了,同时还找到一柄旧木梳。寺里的和尚见到说:“这孩子是我过去的童子。”查对童子夭亡的时间,同王氏生王鄂的时间果然相同。他的前生的父母还在。王鄂成年后在蜀郡做官,一直做到令录。

僧道杰

相州滏阳县人信都元方,少有操尚,尤好释典,年二十九。至显庆五年春正月死。死后月余,其兄法观寺僧道杰,思悼不已,乃将一巫者至家,遣求元方与语。道杰又颇解法术,乃作一符,摄得元方,令巫者问其由委。巫者不识字,遣解书人执笔。巫者为元方口授,作书一纸,与同学冯行基,具述平生之意,并诗二首。及其家中,亦留书启。文理顺序,言词凄怆。其书疏大抵劝修功德,及遣念佛写经,以为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