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遇小空洞。其间得一玉马,高三二寸,长四五寸,嘶则如壮马之声。其前致碎朱砂,贮以金槽。粪如绿豆,而赤如金色。沈公恒以朱砂喂之。(出《闻奇录》)
沈傅师任河南宣武节度使。一天,他家门前有马嘶鸣,声音似乎很近,却又找寻不到。后来有一天,那马叫声更近了,好象就在厅堂下面。挖了一丈多深,遇到了个小洞穴,得到一只玉马。它二三寸高,四五寸长,叫起来象壮马嘶鸣。在它的前面放着一些碎朱砂,用金槽贮藏着。它的粪蛋绿豆大小,金子般的颜色。沈公经常用朱砂喂它。
华山道侣
处士元固言,贞元初,尝与道侣游华山。谷中见一人股,(“股”原作“服”,据《酉阳杂俎》十改。)袜履甚新,断处如膝头,初无痕迹。(出《酉阳杂俎》)
处士元固说,在唐代贞元初年,曾经和道侣漫游华山。他们在山谷中看见一条人的大腿,袜子和鞋都很新,断处象膝盖骨的头,原来一点伤痕也没有。
郑仁本弟
唐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常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罗越涧,境极幽夐,忽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衣甚洁白,枕一袱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无?”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多为日烁。其亚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子即一数。”因开袱,有斤凿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无疾耳。”乃起,与二人指一歧径,曰:“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出《酉阳杂俎》)
唐代太和年间,郑仁本有个表弟,记不住他的姓名了。曾经和一个王秀才游嵩山,他们攀藤越涧,来到一极幽之境时,忽然迷失归途。将近天晚,不知该到什么地方去。他们正踌躇间,忽然听到树丛中有打鼾的声音,便拨开榛柴棵子察看,只见一个穿布衣的人,衣裳很洁白,枕着一个包袱刚刚睡熟。他二人急忙将他唤醒,说:“我们偶然来到此地,迷了路,你知道哪里有大道吗?”那人抬头看了他们一眼,不吱声又要睡。他二人再三喊他,他才坐起来,转过头来说道:“到这里来。”二人于是走上前去,并问他来自何方。那个人笑着说:“你们知道月亮是七宝合成的吗?月亮的情况像圆球,它的阴影多半是被太阳销熔的,在它的暗处,常常有八万二千人在那里修整,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于是他打开包袱,里面有斧凿等物。他拿出两包用玉屑做成的饭团子,送给二人说:“分吃这个东西虽然不足以长生不老,但却可以免除疾病了!”然后站起来,给二位指点一条岔道,说:“只要从这向前走,自然就可以上大道了。”话音刚落,人已不见踪影。
楚州僧
楚州界内小山,山上有室而无水。僧智一掘井,深三丈遇石。凿石穴及土,又深五十尺,得一玉。长尺二,阔四寸,赤如榴花。(“榴花”二字原空阙,据明抄本补。)每面有六龟子,紫色可(“紫色可”三字原空阙,据明抄本补。)爱,中若可贮水状。僧偶击一角视之,遂沥血,半月日方止。(出《酉阳杂俎》)
楚州界的有座小山,山上有房屋但是没有水。和尚智一想挖口井,挖到三丈深时遇到一块石头。凿开石头见到土,又挖了五十尺深,得到一块玉。这玉一尺二寸长,四寸宽,象石榴花一样红。每个面都有六个龟子,紫色的,非常可爱,中间象能贮水的样子。智一和尚偶然击打一个角看看,一股血水就从里面沥沥滴出,半个月才停止。
胡氏子
洪州胡氏子,亡其名。胡本家贫,有子五人,其最小者,气状殊伟。此子既生,家稍充给。农桑营赡,力渐丰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