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威严,陈设十分精美,里面住着两个年轻的和尚,王胡就拜访了他们。两个和尚为王胡拿来些水果和槟榔请他吃。王胡在阴间游历了很久,把罪福苦乐因果报应的事都看全了。临回阳间前,叔叔对他说:“你现在既然知道在人世应该积德行善,那你回去后就找白足阿练,这个人修行的境界很高,你可以拜他为师。长安道人足白,所以当时人叫他‘白足阿练’,魏国那些敌人们很敬重他,连魏王都拜他为师哩。”王胡记住了叔叔的教导,回来后,就和嵩山上的年轻和尚一起学习。有一天,忽然在和尚群里看见了在阴间认识的那两个和尚,王胡大吃一惊,连忙上前问候,向他们诉说离别后的思念之情,问他们什么时候到阳间的嵩山来的。两个和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个寺里的,过去我们从来没见过你呀!”王胡就说起在嵩高山上相识的事,旁边的和尚都说:“你弄错了吧,哪有这种怪事?”第二天,那两个和尚却不辞而别了。王胡就把他游历阴间遇见两位和尚的事告诉了众僧,大家又吃惊又奇怪,就去找那两个和尚,但那儿也没找到。
陶继之
陶继之,元嘉末为秣陵令,尝枉杀乐伎。夜梦伎来云:“昔枉见杀,诉天得理,今故取君。”遂跳入陶口,仍落腹中。须臾复出,乃相谓曰:“今直取陶秣陵,亦无所用,更议上丹阳耳。”言讫并没。陶未几而卒,王丹阳果亡。(出《述异记》)
元嘉末年,陶继之当秣陵令时,错杀了一个乐队的乐工。夜里陶继之梦见乐工来对他说:“你错杀了我,我告到阴司,阴司已经受理我的冤案,现在我就来抓你去。”说罢就跳进陶继之的嘴里,又落进他肚子里,不一会又钻出来了说,“我今天直接把你抓去也没什么用,我还待找王丹阳一块算帐。”说完就不见了。陶继之不久就死了,王丹阳果然也死了。
朱 泰
朱泰家在江陵。宋元徽中,病亡未殡,忽形见,还坐尸侧,慰勉其母,众皆见之,指挥送终之具,务从俭约,谓母曰:“家比贫,泰又亡殁。永违侍养,殡殓何可广费?”(出《述异记》)
朱泰家在江陵。宋元徽年间,朱泰病死,还没有入殓时,他的鬼魂突然出现,就坐在他的尸体旁,劝慰他的母亲,并告诉料理丧事的人,一切用品都要节俭,这情形当时在场的人都看见了。朱泰的鬼魂还对母亲说:“咱家这么穷,我又死了,永远也不能侍奉赡养你老人家,丧事怎么可以多化钱呢?”
戴承伯
宋戴承伯,元徽中,买荆州治下枇杷寺,其额乃悮东空地为宅。日暮,忽闻恚骂之声。起视,有人形状可怪,承伯问之,答曰:“我姓龚,本居此宅。君为何强夺?”承伯曰:“戴瑾卖地,不应见咎。”鬼曰:“利身妨物,何预瑾乎?不速去,当令君知。”言讫而没,承伯性刚,不为之动。旬日,暴疾卒。(出《诸宫旧事》)
宋代元徵年间,戴承伯买下荆州的枇杷寺。由于买价牵涉,在寺东空地建了住屯,天黑时,忽然听见有谩骂的声音。起来看,见一个形状奇怪的人。戴承伯问他,他说:“我姓龚,本来住在这里。你为什么强夺我的住宅?”承伯说:“是戴瑾卖的地,你不应该责备我。”鬼说:“你利己而妨害别人和戴瑾有什么关系,不快快搬走,我让你知道厉害!”承伯为人刚强,没理那一套,十多天后,就得了暴病死去。
章 授
丹阳郡史章授,使到吴郡,经毗陵。有一人,年三十余,黄色单衣,从授寄载笥。行数日,略不食,所过乡甲,辄周旋。里中即闻有呼魄者,良久还船。授疑之,伺行后,发其笥,有文书数卷,皆是吴郡诸人名。又有针数百枚,去或将一管。后还,得升余酒,数片脯,谓授曰:“君知我是鬼也,附载相烦,求得少酒,相与别。所以多持针者,当病者,以针针其神焉。今所至皆此郡人,丹阳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