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精。王生性情好夸耀学问,说话很随便。每当读书遇到讲古代的事,常常凭主观判断。旁边如果有人不同意,他就大肆攻击。王生曾到沛县游玩,喝醉酒进了汉高祖的庙。他看着高祖的神像说,“你能提着三尺宝剑,灭了残暴的秦国,除了强大的楚国,却不能免去你母亲叫‘乌老’这不雅的名字。你作歌说,‘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你真能威加四海吗?”王生在庙堂里走来走去,长时间很放肆的盯着高祖神像。王生回到家后当天夜里刚睡下就死了。死时他看见有十几个骑士闯进来把他抓到汉高祖庙,高祖手按宝剑大怒说,“你没看过几页史书,就敢亵渎我,你说我母亲名叫乌老,这是那本书里说的?你要是找不出根据,你就有罪难逃!”王生磕头说,“我曾读过您的传记,司马迁和班固在您的传记中说您母亲是刘媪,在注释中说‘媪,乌老反’。可见乌老就是你母亲的名字了。”王生又说,“这事史书上有记载,教师也这样讲过,象白日一样的明白,不是我凭空编造的呀!”汉高祖怒气更盛地说,“我的皇宫和泗水亭上都立有碑纪,明明白白地记着我母亲的姓名,你怎敢以外族的什么‘媪氏’,称我的母亲为‘乌老’呢?读错了史书,不懂书中的真义,还敢借酒醉跑到我的大殿上胡言乱叫,就应该以犯上之罪处置你!”高祖还没说完,外面西南方就有喝道声,说是太公来了。太公刚走上大殿,就看见王生,就问高祖,“这是什么人,你对他这样辱骂是为什么呀?”高祖赶快下阶迎接,说,“这是一个狂妄无礼的人,犯了该斩的大罪!”这时王生就紧紧盯着太公说,“我读遍了史书,见历史上嘲笑君王的人都没有因而获罪,我只不过在庙里说了几句笑话,难道比在街上或在宫廷里说这笑话的罪还大吗?”汉高祖生气地质问道,“史书上难道还记载有嘲笑君王的事吗?你举例给我看看!”王生说,“我就举大王你的例子行不行?”高祖说,“行。”王生说,“大王你登了帝位后,大宴群臣,给你的父亲太上皇献寿,有没有这事?”高祖说,“有啊。”王生说,“献寿时,你对太上皇说,‘父亲您过去常说我是无赖,没有置下家业,不如我弟弟好。现在你看我的家业和我弟弟比,谁的多?’这事有没有?”高祖说,“有。”王生问,“宫中的群臣听了你的话都高呼万岁,大笑起来,这事有没有?”高祖说,“有。”王生说,“你这不是嘲笑侮慢你的太上皇父亲吗?”太公听后对高祖说,“这人讲的有理,你快放了他吧。不然,你就得把你的杯盘中的食物让给他了。汉高祖默不作声,半天才悻悻地说,“杀了这家伙,怕弄脏了我的宝剑哩!”命人扯着王生的头发打耳光。一耳光把王生打醒了,一看,天已经亮了。用镜子照脸,见脸上有红红的指印,过了好几天才消失。
张 生
进士张生,善鼓琴,好读孟轲书。下第游浦关,入舜城。日将暮,乃排闼耸辔争进,因而马蹶。顷之马死,生无所投足。遂诣庙吏,求止一夕。吏止檐庑下曰:“舍此无所诣矣。”遂止。初夜方寝,见降衣者二人,前言曰:“帝召书生。”生遽往,帝问曰:“业何道艺之人?”生对曰:“臣儒家子,常习孔孟书。”帝曰:“孔圣人也,朕知久矣。孟是何人?得与孔同科而语?”生曰:“孟亦传圣人意也。祖尚仁义,设礼乐而施教化。”帝曰:“著书乎?”生曰:“著书七千二百章,盖与孔门之徒难疑答问,及鲁论齐论。俱善言也。”帝曰:“记其文乎?”曰:“非独晓其文,抑亦深其义。”帝乃令生朗念,倾耳听之。念《万章问》:“舜往于田,号位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万章问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答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怨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