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帅和睦,人阵也。”上奇之,充土蕃使。则天即位,留之曰:“境外不足烦卿。”撰明堂新礼上之。又撰封禅坛碑十二首。迁正谏大夫,兼控鹤供奉。半千以古无此名,又授者皆薄徒,请罢之。由是忤旨。(出《广德神异录》)
员半千本来名字叫员余庆,他同王义方的关系很好。王义方对他说:“五百年出一个品德才能出众的贤人,你当之无愧。”从此称他为半千。高宗皇帝在武成殿召集举人问如何运用天阵、地阵和人阵?员半千说:“出师要顺应形势,主持正义,就像天上下雨,顺应天时,这就是天阵;兵马的粮食要充足,并且应该一边耕种,一边打仗,这就是地阵;士兵要车马轻便,作战勇敢,统帅和将军要齐心协力,和睦相处,这就是人阵。” 皇帝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任命他为出使吐蕃的使臣。武则天即位以后对他说:“边境以外事不必麻烦你去处理。”让他撰写新建成的明堂的典礼仪式上宣读的文章,又让他撰写封禅坛的碑文十二首,然后任命他为正谏大夫兼任负责侍卫的控鹤供奉。员半千认为以前没有这个官职,又因为负责这项工作的都是些浅薄轻浮的人,所以请武则天收回控鹤供奉这项任命。由此而违抗了皇帝的旨意。
严安之
玄宗御勤政楼,大酺,纵士庶观看。百戏竟作,人物填咽,金吾卫士白棒雨下,不能制止。上患之,谓高力士曰:“吾以海内丰稔,四方无事,故盛为宴,欲与百姓同欢。不知下人喧乱如此。汝有何方止之?”力士奏曰:“臣不能也。陛下试召严安之,处分打场。以臣所见,必有可观也。”上从之。安之至,则周行广场。以手板画地,示众人,约曰:“窬此者死。”以是终五日酺宴。咸指其画曰:“严公界”,无一人敢犯者。(出《开天传信记》)
玄宗皇帝在勤政楼大摆酒宴,同时上演各种剧目,让百官和老百姓共同观看。老百姓把道路和广场都塞满了,仪仗队的卫士们用棍棒像雨点一样殴打老百姓,也无法制止。皇帝很忧虑,对高力士说:“我因为全国各地都丰收了,四方又没有战乱,所以排摆酒宴,要和老百姓同乐,没想到老百姓如此喧闹混乱,你有什么办法制止?”高力士说:“我没有办法。皇帝把严安之找来试一试,必定很好看。”皇帝同意了,严安之来了以后,围着广场走了一圈,用上朝时手里拿的手板在地上画了一条线,然后对众人说:“超过这条线的人处死!”由此摆了五天酒宴,演了五天戏剧,老百姓都指着那条线说:“严公界”!没有一个人敢于超越。
萧颖士
萧颖士,文章学术,俱冠词林,负盛名而洇沈不遇。常有新罗使至,云:“东夷士庶,愿请萧夫子为国师。”事虽不行,其声名远播如此。(出《翰林盛事》,明抄本“翰”作“儒”)
萧颖士的学问和文章,都在文人学者中名列第一,享有盛名,但一直被埋没而没有当官的机会。曾经有一个朝鲜半岛新罗国的使臣来到中原请求说:“东方民族的官员和百姓想请萧颖士去作国师。”这件事虽然没有办成,但却由此可以看出,萧颖士的名声竟传播得那么远。
萧 嵩
萧嵩为相,引韩休同列。及在相位,稍与嵩不协,嵩因乞骸骨。上慰嵩曰:“朕未厌卿,卿何庸去乎?”嵩俯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已极。幸陛下未厌臣,得以乞身。如陛下厌臣,臣首领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殒涕。上为之动容曰:“卿言切矣。朕思之未决,卿归私第,至夕当有使。如无使,旦日宜如常朝谒。”及日暮,命力士诏嵩曰:“朕惜卿,欲固留。而君臣终始,贵全大义,亦国家之美事也。今除卿右丞相。”是日,荆州始进黄柑,上以素罗帕包其二以赐之。(出《柳氏史》)
萧嵩当宰相,推荐韩休也当了宰相,等到韩休当了宰相,便与萧嵩产生了矛盾。萧嵩因此而辞官。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