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子川二下南七省赵昆福逃亡双龙山(1)(12 / 13)

三侠剑 侠义小说 19124 字 3个月前

一看,又出了一宗岔事,地下铺着一张棉纸,有一少妇在一旁跪着,虽衣服甚旧,然而干净,头上乌云,挽着一个鬏,羞惭惭的在那里跪着,弯弯蛾眉含愁闷,淡谈秋波眼泪汪。旁边站着一位老者,庄稼人打扮,手中拿着一串老钱,有六百来钱。再看棉纸上写着核桃大的字迹,胜爷一看,就知道是教书的老先生所写,笔迹还真挺秀,正楷一笔不苟,上面写的是:“叩恳四方仁人君子,大德爷台:今有小妇人刘门王氏,皆因拙夫以泥水活为生,给大户人家修补楼房,高处失脚,双足摔伤。大户人家慈悲,周济白银五十两,坐食山空,现银两业已用尽,拙夫双足尚未痊愈;小妇人婆母急中生疾,卧床不起,病势甚重,小妇人一家三口,贫如水洗,无隔宿之粮。万分无奈,出头露面,叩求大德爷台,施以资助,周济三文五文,我一家三口死而再生,感恩匪浅。小妇人刘门王氏叩求。”胜爷仔细一看,这位妇人稳重端庄,乡下妇人,老诚溢于表外,并不像招摇撞骗之类,打动胜爷恻隐之心。胜爷心中说道:“谁家这样的媳妇,家中真正是有德。”胜爷想起来与那老者方才吃饭,并未吃好,还花了十几两银子,思索至此,遂对老者说道:“乡下老兄,你们这是什么事呀?”那老头说道:“你看地下那张纸上有字,便是这位苦命妇人的遭遇。”胜爷说道:“我不认识字。”那老者说道:“老爷子,你有所不知,我们在西南乡小刘村住,村中刘姓甚多,我有一当族侄子,是个瓦匠,叫刘三,手艺甚好,就是好喝酒,瓦匠每天是三百钱的工钱,他并不养家,家中生活,全仗我这侄妇十指养活婆母。刘三子与大户人家修理楼房,高处失脚,双足受伤,不能工作,那大户人家给了五十两银子为养伤费。连抓药请先生,把那五十两银子就花完啦,双足仍旧未愈。刘三之老娘一着急,也病啦,现在卧床不起,家无隔宿之粮。小老儿自顾不暇,有心无力,不能周济,我侄妇欲求仁德君子资助,小老儿亦有小恙在身,不能作庄稼活,在家中也是闲着,所以同他出来,为的是有个老人儿跟着。”胜爷说道:“像这样贤德的妇人,为丈夫与婆母之病出来求助,真是难得。我看你们只求助了几百钱,够养病的还是够吃药呢?再说年轻轻的人,在大街之上出头露面,也教众人观之不雅。”老英雄说着话,由兜囊中取出两锭银子,共有二十多两,遂叫道:“老兄,你将此银与这位贤德的少妇拿到家中,请先生抓药养病。”乡下老人忠厚老诚,一看胜爷拿出来那些银子,他倒不敢收啦,叫道:“老爷子,你要腰间有零钱,赏给三十文五十文的,小老儿不敢收这许多的银子。”胜爷向道:“老兄为何不敢收呢?”老者说道:“老爷子,你老人家有所不知,我这个侄子性情乖僻,你老人家给这些银子,我拿到他家中去,刘三若是一多想,说出不通情理之言,小老儿亏负仁人君子之苦心了,是以小老儿不敢接受。”胜爷说道:“刘老兄长之言差矣,我今天腰间银子带少啦,我若是带的多,就是百八十两,我也不惜。刘兄请看,在下久而久之,七十余岁之人了,我若有女儿,比这位贤德的刘少妇岁数都大了。国家之道,谁家无有妻子老婆孩儿?人之父母,己之父母;人之姐妹,己之姐妹。又何嫌之有?请老兄收下吧,不必推辞。”刘老者一看胜爷春秋鼎盛,白发银髯,面带一团慈善,遂将银子接过,说道:“侄妇,此银是这位大德的老爷子所赐,周济你的丈夫与你婆母养病之资。这是两锭,你看好了,倘若你丈夫足伤与你婆母之病痊愈,都是这位老恩公之大德。”这位少妇抬起头来,一看胜爷春秋鼎盛,银髯飘洒胸前,少妇对着胜爷深深道了一个万福。胜爷一闪身躯,叫道:“刘老兄,就请与侄妇回家去吧。”语毕,转身形就走,刘老者赶奔近前,一伸手揪住胜爷,说道:“大德恩公,老爷子贵姓高名?”胜爷说道:“刘老兄,大丈夫施恩不望报。”刘老者说道:“老恩公,你要不说名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