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经常注意着,身子有异怎能及时发现?
但百姓嘛......可就不一样了。
“回陛下,臣等若有身体不适,自是要就医的。”百官答道。
某些人猜对了,天子下一句果然是:“那众卿可知,我大周普通百姓病了,是如何做的?”
这一问题有人知道,也有人不知。
“病了自是就医看诊,及时诊治。”这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但能站在金銮殿之人,不该如此无知才是。
“禀陛下。”吕太医此时最有话语权,向前一步道:“某些药材昂贵,但又是药方所必须之药,故而......会有百姓看不起病的情况存在。”
天子“哦”了一声,嗓音中蕴藏疑惑之意,“有的药材贵重,有的药材有市无价,都是世人皆知之事。可吕爱卿,你告诉朕,百姓看不起病,难道只是因为药材昂贵吗?”
吕太医眸子一缩,跪了下去。
“回陛下,民间医馆参差不齐,诊费与药费也各有高低,老臣、老臣......”
老臣也没办法呀!
他能怎么办?将那些庸医全都提溜出来,赶尽杀绝吗?
“爱卿起来说话。”天子息怒难辨,“朕并非降罪于你。朕只是从同安医馆得了些许启发罢了。众卿可知,同安医馆诊费几何?”
百官面面相觑。
远在同安县的医馆,这要他们如何得知?
“臣等不知,还望陛下提点。”
天子不说,只是让他们猜:“那众卿猜猜。想必众卿也有在民间请过大夫。”
这是当然,季本昌早就觉得这劳什子诊费有些忒贵了些,当即出列道:“回禀陛下,老臣往日在民间问诊,大夫诊费百文到二两银不定。”
其实二两银都不算最多。
有些装阔的,有些要大夫保密的,会给得更多。
且最低的百文钱,只是去医馆看诊的诊费,药费另算,若想大夫上门,也不止百文。
天子点点头,伸出手道:“最低的百文诊费,可在同安医馆看诊二十次。”
吕太医闻言抬起头来,有些不可置信,“陛下,同安医馆大夫看诊,只要五文钱一次?”
这跟义诊有何区别?
第515章 太医院改制国医署
再算一笔账。
二两银子,可在同安医馆看诊四百次!
假比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从出生那年开始看大夫,看到一百岁,那他每年都能看诊四次。
放在民间,这不是活脱脱的药罐子吗?
吕太医比百官更知晓行情一些,最底层的百姓,可能一年都进不了一次医馆。
他也更清楚,五文钱一次的诊费,不说上京,在民间几乎就不可能存在大夫也要吃饭,也要养铺子的啊。
季本昌感觉自已又猜中了天子心思。
“陛下,民间百姓看病难,看诊贵一事,早在太祖在位时便有官员提及。可那时兵祸四起,战争频发,此事便也一拖再拖,至今都未有解决。如今国情稍安,臣以为,此事有必要提起再议。”
不想解决,和没办法解决,是两回事儿。
不少百姓看不起病,只有捱,只有拖,只有等死。
可在某些人眼中,死的只是百姓罢了连病都看不起之人,只能等死之人,家中必定是一点家底都没有的,这种人能对大周有何帮助?
死就死了。??
蜚蠊最会生小蜚蠊,死了一个,还有一窝,无所谓的。
可这终究还是少数人的想法,季本昌最是明白,民乃立国之本,地域发展,征粮收税,都是靠万万百姓累积起来的。
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