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人。”
沈筝抬头看着他后面那七八个人头,是县中的乡绅商人没错,有些面生,有些颇为眼熟,让她感到惊讶的是,胡利开竟在其中。
她对胡利开投去一个不解地眼神:你跟着凑什么热闹,粮铺不管了?
胡利开对她神秘一笑:大人待会儿便知道了。
沈筝轻咳一声,招呼众人坐下。
王广进刚坐下便又站了起来,他朝沈筝一拱手,也不拐弯抹角,直奔主题:“大人,小人与各位叔伯愿意资助县衙修葺县学!”
沈筝方才心中便有了猜测,但她没想到的是王广进的动作竟是如此之快,昨日才带他去看了魏府,今日他竟是连人都摇齐了。
他们能帮忙修葺县学,她自是愿意的,不然由县衙来独自修葺,不知还能不能赶上秋收。
如今有他们帮忙,不论是人力上还是材料上都有所助益,说不准到时学子们刚帮家中秋收完,便能直接到县学中来读书。
王广进话音刚落,其余商人皆站了起来。
“沈大人,县中开办县学是利民的大好事,能参与修葺县学是我等的荣幸。”
沈筝的眼神从他们脸上一一划过,你说这些人若真什么都不图,只是单纯地为县中发展出一份力的话,那也不尽然。
毕竟如今同安县的前景如何,那是有目共睹,稍微有点头脑的人,自是要赶紧靠紧县衙这棵大树,在沈筝面前多露露脸,留个好印象。
往后同安县当真发达了,那县中有好事儿,自是会先想着他们的。
更何况英雄论迹不论心,论心无英雄,沈筝此时也不想去探究他们究竟是真心多一些,还是攀附之意多一些,只要他们肯为县里做实事就行。
往后有机会,她也会让他们得偿所愿,毕竟同安县从不是她一人的同安县,自是要各方协作努力才行。
沈筝站起身来,缓缓说道:“本官替县中学子先谢过各位。”
众人连连摆手,说不敢当,其实他们今日前来,说没小心思,那是假的,行商之人,少有绝对的善意与真心。
不过若说这真心,那他们还是有几分的。
他们谁家中没个后辈子侄想读书的?之前还不是得巴巴去泉阳县,拿银子敲响柳昌书院的大门。
所以那县学修好之后,确实是利已又利民的好事儿。
并且他们作为同安县的一份子,在有那个能力的情况下,是可以出一份力的。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大人,我罗家人手多,我出人!”
“大人,我何家认识隔壁县的石材商人,我去采买石材!”
“大人,我张家人口不多,人脉也就那样,但我愿意出些银子,助他们采买!”
沈筝拿出纸笔,招呼他们先坐下,各家出人或是出银子,她先一一记下,然后再细分。
第123章 县中众人来帮忙(加更)
次日一早,鸡鸣声响,同安县衙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热闹景象。
魏府要改作县学的消息如羽毛一般,被夏日的暖风传遍了同安县的大街小巷。
那几个商人乡绅愿意出力帮助修葺县学,或为名,或为利,或有真心,但其他普通县民今日的做法,那就全然是单纯想出一份力。
毕竟如今沈筝的想法,他们都还不太了解。
在他们看来,能读书的人,不是家中有银子,便是读书有天赋,若是有一个人这两样都不占,那还咋读书?
就算之前县令大人便说了,县学不收束脩,那他们也不敢让自家娃去县学读书。
没读书天赋,去了那不是瞎搅和,浪费县学的资源吗?
还不如将机会留给村里